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的有效治理是中国治理现代化的最终目标,从多个视角对国家的有效治理进行分析和讨论,对提高我国国家治理水平具有重大的作用。而国家自主性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十分契合正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社会现实,充分的了解和研究国家自主性理论,不但有助于深入的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而且也能为实现国家有效治理的重要目标提供不同的思考和路径。首先,本文通过梳理各国学者关于“治理”这一概念和特点的表述,得出“治理”是国家通过对公共权力的配置,实施自己的政治理念,调控和引导公共事务的按照特定的秩序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善治状态和过程。通过对国家自主性理论产生背景的介绍可以看出其产生的环境与转型期中国的社会状况相近,而国家自主性强调的三个特征国家自主性具有相对性、国家自主性是动态发展的、国家自主性具有公共性也与中国国家治理相适应。其次,通过对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社会三方面改革措施的梳理,指出这三方面的改革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在政治上:一通过公共体制的改革建立有效善治政府;二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三建立有效的基础民主治理方式,初步构建了现代化政治治理体系。在经济上:一通过对公有制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所有制结构进行市场为导向的改革;二对已经存在的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三加强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和引导,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力度减弱,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公民社会也逐渐发展。但是转型期中国的国家治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中政治上一转型期中国社会呈现出的复杂性;二转型期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具有的风险性;三转型期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阻力增大;政治体制改革动力减弱,这四方面的因素使得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步入“攻坚期”。经济上市场经济带来的巨大贫富差距主要体现在:一地区间差距巨大;二中国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巨大;三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明显这三个方面。社会方面一中国利益群体的多元化;二利益群体间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三中国社会的利益群体结构日益复杂,这些因素使得中国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得格外复杂,导致治理难度也随之增加。最后,通过运用国家自主性原理可以对转型期中国国家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在政治方面,一通过“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和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规范国家公共权力,确保权力依法运行。二通过加强国家基础性权力的建设和继续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整合国家治理能力,提高国家自主决策的执行能力。三通过转变政府行政人员的工作理念和转变政府的行政行为,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来发挥有限的国家自主,构建“隔离性”的政治体制。在经济方面,一通过税收政策调节过高收入和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阶层之间收入差距。二通过提高政府的责任意识,建全利益表达配套制度体系和加大制度创新,建立更加公平有效的利益表达渠道和机制,健全利益表达机制,保障各个群体的利益诉求。三通过针对不同利益主体加以分析和归类,根据相应的特点,完善利益激励与约束机制,打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来促进国家治理的公平进行,建立公平的利益均衡机制。在社会方面,一通过加强国国家自主性权力尽力避免特殊利益集团的干扰的同时避免对社会自主性的过度压制,努力实现二者的相对平衡和共同生长。打破单一的思维方式,提倡多样化的现代治理理念。二通过社会体制改革来改进现有的资源分配方式,更加注重分配的公平和合理,加强社区自治组织的公共服务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改进社会治理模式,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和谐共治。三通过坚持中国共产党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减少政府对市场和社会的管控和鼓励公民社会参与到国家治理之中。做到共产党引领公民参与和谐共治,来提高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打造“嵌入性”的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