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的《圣经》原型意象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yang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二十世纪颇有影响力的西方作家之一,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的作品创作不可避免地受到《圣经》文学的深刻影响。基于《圣经》原型的丰富内涵和复杂意义,本文拟以其长篇小说《虹》为例,从原型批评的角度阐释其作品中《圣经》原型意象的意义。全文分引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和结语共五个部分。引言部分,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角度。笔者通过对《虹》与《圣经》文本的引证、对照,从而达到深入理解作品主题的目的,同时指出原型批评的应用价值和局限性。第一章讨论了什么是原型意象,以及《虹》与《圣经》原型意象的密切关系,阐明下文论述的切入点。第二章分四个部分探讨了劳伦斯的长篇小说《虹》中的几个主要《圣经》原型意象。第一部分探讨了彩虹这一重要意象。在《虹》和《圣经》文本中,“虹”意象各出现了三次。通过劳伦斯的艺术再创造,彩虹用来启发人们恢复生机,追求完美、和谐的两性关系。第二部分从《圣经》中“水”这一原型意象所蕴含的对立统一内涵出发,探究小说《虹》中“水”意象的文本意义。安娜和厄秀拉在洪水中获得重生,老汤姆在大雨滂沱中失去生命。在此,作者用洪水这一含义复杂的意象,意在表明洪水既能创造生命,也能毁灭生命。第三部分论述了乐园意象。作者在行文伊始就描绘了风光美妙的玛什农场,但是随着工业文明的入侵,玛什农场遭到破坏,宁静、美好的乐园生活不复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再和谐。通过对乐园意象的描绘,作者表达了试图重建伊甸园、让人们重归乐土的梦想。在《虹》文本中,劳伦斯并不是单纯的照搬《圣经》中的典故和原型意象,而是有意识地创造性运用,其中既有对《圣经》原型意象原意的继承和发展,也有创造和超越。这一方面是因为《圣经》对劳伦斯的影响,导致作者在创作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借用基督教元素表达自己的思想,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作者的宗教思想和宗教观念,是作者自觉的再创造的结果。第四部分就是对《虹》文本中反其意而用之的教堂意象进行探讨。第三章分为两节。第一节分析了劳伦斯创造性地运用《圣经》原型意象对于深化作品主题的作用,即拓宽意境、深化主题。从重返“伊甸园”这一主题出发,结合劳伦斯的成长经历和宗教思想的变化,分析作者渴望回归故土,重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美好愿望。第二节从劳伦斯对原型意象的创造性应用出发,对原型批评的文化意义做出思考,同时指出这一批评方法的局限性。原型批评过于重视原型,导致了这一方法的狭隘性和简单化,因此,在文学研究中主张运用多元化的文学批评方法。结语部分主要是总结笔者观点。通过深入分析劳伦斯的小说《虹》中的《圣经》原型意象,不仅了解了劳伦斯宗教思想的变化,而且深刻把握了作品主题内涵。在文学研究实践中,任何批评方法如原型批评都作为文学批评的唯一方法,而要采用多元化的研究视角。
其他文献
伊塔洛.卡尔维诺是意大利最负盛名的后现代作家之一,在他四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不断地寻求突破和创新,留下了许多风格迥异的作品,涉及面十分宽广,科学、文艺理论、小说、寓言在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