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城市的干线交通朝着以快速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多层次综合客运体系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为实现轨道交通的干线运输功能,必须充分考虑轨道交通衔接问题,然而不同的站点其客流来源不同,接驳方式构成也不同,需要分类研究。本文在对站点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针对中心商务区较强的客流吸引特征,选择了中心商务区站点,尝试着建立城市轨道交通接驳方式选择模型和客流吸引范围模型,探讨各种接驳方式的分担率以及基于不同接驳方式的客流吸引范围。围绕这一目标,论文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在分析常规轨道交通站点分类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轨道交通站点的节点特性和场所特性,归纳出站点分类的三级基础参数,并对参数进行说明和量化,提出了基于聚类技术的站点分类方法。结合哈尔滨市地铁1号线,运用该方法对其18个站点进行聚类分析。其次,结合站点聚类分析结果,综合轨道交通客流来源,将站点归纳为三种类型:中心商务区站点、换乘枢纽型站点和外围区一般站点。针对三种不同类型站点,开展轨道交通接驳方式RP和SP调查、数据处理和数据统计分析,为建立接驳方式选择模型提供数据支撑。再次,针对中心商务区较强的客流吸引特征,运用Nested Logit模型分层理论,建立中心商务区站点接驳方式选择的2层NL模型,包括下层接驳方式选择模型和上层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并通过引入融合参数,实现对轨道交通出行端和目的端接驳方式调查数据的融合。结合案例,运用建立的模型分析各种接驳方式的分担率。最后,将舒适度成本引入广义出行费用中,通过比较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的广义出行费用,建立起基于中心区可达性的客流吸引范围模型。结合哈尔滨市地铁1号线,运用Logit模型求解方法标定出轨道交通出行与常规公交出行的效用函数,以此计算出轨道交通站点的客流吸引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