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该文对1900—2000年期间地球主磁场的长期变化进行了详细分析,着重论述了地磁场长期变化的三个方面:非偶极子磁场的西南漂移、非偶极子磁场的强度变化以及偶极子磁场的衰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对1900—2000年期间地球主磁场的长期变化进行了详细分析,着重论述了地磁场长期变化的三个方面:非偶极子磁场的西南漂移、非偶极子磁场的强度变化以及偶极子磁场的衰减.第一,该文针对现有的研究西漂方法存在的不足,从无线电科学中引进了移动变形图案相关分析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检验和修正,使其能同时给出地磁场的漂移速度和强度变化系数.利用移动变形图案相关分析方法及修正后的方法,分析了全球非偶极子磁场以及6个行星尺度的磁异常区的漂移运动和强度变化,得出了漂移速度、方向和强度变化的全球特征和地区差异.第二,该文还利用纬度剖面法分析了非偶极子磁场西向漂移速度的纬度效应和频散现象,结果表明非偶极子磁场的西向漂移存在纬度依赖性和负频散现象,同时指出了纬度依赖性与地磁位的分布有密切联系,负频散现象是现有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现象,并对地磁场西漂的起源问题进行了讨论.第三,该文计算了地磁偶极矩的变化,并结合古地磁的研究成果,指出按照目前的磁场变化趋势,在大约700年后地磁场有可能再次发生倒转,并针对这一变化趋势指出预防倒转给人带来麻烦的必要性.
其他文献
在地球科学中,地球内部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物理化学性质一直是地学界研究的热点,因而高温高压下物质的状态方程备受关注。关于获取物质状态方程的方法,矿物可以使用X光衍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该文将首先阐述当前岩石圈流变学研究中存在的几个关键问题,包括多矿物岩石流变性质问题和岩石圈流变结构模型问题.之后扼要介绍了近年来众多学者在多矿物岩石流变性质方面的
大面积地温调查方法是用浅层地温测量来判断与热现象有关地下地质状态或地质体的一种新的区域性地球物理勘察方法.对此调查方法进行预研究来论证大面积地温调查的必要性以及
该文根据新疆、甘肃、青海和吉尔吉斯斯坦地震台网的地震数据,利用是地震层析成像法重建了中国大陆西北地区(东经70°~100°、北纬30°~?0°)地壳上地幔的三维P波速度图像,据
有些同志对如何评价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感到有点困惑,认为这种效益“看不见,摸不着”,难以衡量。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只要认真加以观察、分析和研究,我们就不难看出,思想政治
周士第同志是我十分敬爱的老首长。 我从晋绥到华北、到西南,曾在周士第司令员身边工作过多年。 解放太原之战是继晋中战役后进行的。从1948年10月5日开始,到1949年4月24日
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到今天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其可视化能力不足,这严重阻碍了GIS的应用与普及.虚拟现实技术作为20世纪末其发展起来的一枚新兴技术,它的出现为这
P波偏振层析成像是近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反演方法, 该方法对接收器附近的速度结构最敏感,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利用偏振资料反演台站邻域的结构可能性.在该次实验研究中,作者首
该文利用Love波频散资料对中国大陆及邻区(5°-55°N,68°-150°E)进行面波层析成像,研究了其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为了提高分析频散的效率,该文对面波频时分析程度进行了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