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2001年6月以来的近四年时间里,股市一直在因国有股减持问题而引发的人们对股权分置问题的日益关注和热烈的讨论中持续低迷。尽管人们已普遍就股权分置问题的巨大危害达成共识,深刻认识到股权分置问题的久拖不决之下所形成的预期混乱是造成这次股市开设以来最为漫长的熊市的根本原因,并有无数社会精英为促进这一问题的尽决解决而禅精竭虑,提供了数以千计的解决思路和方案。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之成为人们持续关注和研究的社会重大课题。
股权分置试点以来由于总体思路不清楚,市场茫然,价值估计混乱,投资者对市场的未来预期出现较大分歧。究其原因是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对价确定缺乏科学、公正的原则,导致上市公司在对价支付比例的确定上无所适从,投资者对市场的未来趋势失去了合理的预期。非流通股估价问题是股权分置改革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股权分置改革成败的关键。
本文在现代经济学基本原理、政策中性原理和套利均衡理论的基础上,结合SPSS,Eviews和Excel等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软件,通过理论探讨、研究假设和实证分析,分析了股权分置问题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中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问题解决的先决条件;对现行的股改方案进行了剖析,对股改方案的市场效应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46家试点公司的对价方案主要受市盈率和市净率影响,与公司的股本结构关系不大,且市场投资者对于试点公司对价方案的不合理反应平淡。股票对价的方式受到多数公司的青睐,公司在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后股价明显上扬,股改的正面效应十分突出。流通股股东对非流通股股东的对价支付率存在很强的正偏好,希望这样的一次性补偿越多越好,没有脱离原有的投机心理,尚未形成起真正的投资理念。股权分置改革不能重蹈以往国有股减持的覆辙,要在逐步扩大的股改活动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增强和灌输投资者真正的“投资”理念,不以短期利益来评判股改公司,而应关注其长期发展前景。要形成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制衡机制,使对价支付率在其充分博弈中形成。要加强股改公司与流通股股东的沟通,使其充分理解公司股改方案。对价设置应考虑流通股股东心理承受能力从而降低股改相关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