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在国际教育评价改革、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考录取改革等教育变革的大环境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伴随着近年来国家层面相关制度文件的密集出台,一方面显示了国家意志层面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有效开展的决心与期望,另一方面也陆续暴露出在评价过程中存在的各方面的深层次问题亟待改善与解决。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方面会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教师的评价水平与评价态度也是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能否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欠发达地区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中教师层面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以期能完善新课程改革下的学生评价的理论建构背景,并为地方性的教育改革制度的建设提供可行性蓝本。在方法的选择上,本研究采用了访谈法、文献分析法、实物分析法等质性研究手段,以期尽量能客观呈现教师在该评价中的现状并开展相关对策研究。全文除了绪论外,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包括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基础与政策依据。多元智能理论从学生观、教师观、人才观的角度都可以很好地解读当下的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意义、目标、方法等;而人的全面发展观可以用于解读当代中国的政策、社会背景,以及当下的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在我国,教育政策是党和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教育工作制定的行为准则和策略,而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也是依据相关的政策衍变而发展的。第二部分,通过访谈、实物分析呈现了欠发达地区N市教师在实施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现实困境。受制于现有的高考录取模式与当前的社会环境,教师对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效产生质疑,同时受限于评价操作的复杂性与自身的评价水平而只能低效地应付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第三部分,探究形成教师在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困境成因。本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宏观层面的制度设计缺乏可供教师具体操作使用的详细指南;学校层面对教师缺乏专业引领;教师自身评价素养的缺失。而教师自身评价素养缺失的原因同样主要涉及社会、学校与个人三个层面。第四部分,寻求N市突破教师实施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困境的途径。要有效地突破教师在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困境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完善从宏观层面的制度设计以及在学中评、以评促教的地方性课程改革,健全制度、舆论导向;其次是完善学校层面的教师教育机制,为教师提供专业的教育引领;最后是教师致力于自身教育评价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