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荧光单引物等温扩增(SPIA)技术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方法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mson800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导致肾衰竭等严重食物中毒并发症,致病性特别强,而且死亡率非常高,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人们已经开始非常关注大肠杆菌O157∶H7所引起来的那些危害,在我国进口以及出口的食品中已经是必需检测的致病菌之一,而且这种致病菌已经引起了整个世界上各个国家的重视,并且在很多个国家已经产生流行性,所以说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之一就是检测该菌,但是大肠杆菌O157∶H7的一般检测所用的时间比较长而且有很大的工作量,因此建立一种检测时间短,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方法迫在眉睫。  单引物等温扩增方法(single primer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SPIA)是近年研究的新型线性核酸等温扩增技术。本研究在普通单引物等温扩增技术的基础上,加入荧光染料SYBR GreenⅡ,这种染料可以和单链的DNA发生特异性的结合,利用荧光仪进行实时监测扩增情况,建立了实时荧光单引物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省去烦琐的凝胶电泳检测过程,实时监测扩增情况。  本研究以大肠杆菌O157∶H7的特异性基因rfbE基因(GenBank AF228488.1)和fliC基因(GenBank AF228488.1)为靶序列,设计相应的组合引物链终止序列,结合试验筛选出最佳引物及链终止序列。  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单引物等温扩增检测大肠杆菌O157∶H7方法的反应体系为25μL:RNA/DNA组合引物为4.4μmol/L、Blocker为0.2μmol/L、dNTPs为1.0mmol/L、Mg2+为7.0 mmol/L、10×Bst Buffer2.2μL、BST DNA聚合酶为20 U、10×RNaseH Buffer2.2μL、RNaseH为2.5 U、RNase Inhibitor为32 U、SYBERGreenⅡ0.3μL(300×稀释),其余用灭菌DEPC水补足体系;最佳反应条件为61℃。  本研究通过对3株大肠杆菌O157∶H7和16株其余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实时荧光单引物等温扩增方法检测,结果显示除3株大肠杆菌O157∶H7外,其余细菌都没有发生特异性荧光扩增曲线。进一步研究表明,提取模板DNA时采用普通热裂解的方法,在检测大肠杆菌O157∶H7 rfbE基因时,灵敏度为2.0×100 CFU/mL;检测大肠杆菌O157∶H7fliC基因时,灵敏度为2.0×101 CFU/mL。本研究通过对人工污染猪肉样品进行实时荧光单引物等温扩增检测结果表明,检测大肠杆菌O157∶H7 rfbE基因的检出限是4.0×100 CFU/g,检测大肠杆菌O157∶H7 fliC基因的检出限是4.0×101 CFU/g。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实时荧光单引物等温扩增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一种检测方法,并且该方法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比较强,节省时间,便于操作,并且为检测机构推广此技术提供了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 PLC)/甘油二酯激酶(Diacylglycerol kinases, DGKs)介导的信号途径是磷酸肌醇信号途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DGK家族是PLC/DGK途径中的关键酶类,它能够迅速磷酸化甘油二酯(Diacylglycerol, DAG)生成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 PA)。DAG和PA都是植物细胞内重要的信号分子,DGK对维持细
在本论文中,分别采用激光蒸凝法、激光气相法及反相微乳液等方法,制备了具有不同组成及结构的纳米材料,并对纳米材料的制备条件和生长机制进行了优化与讨论。论文的主要研究
目前,核素和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植物修复是目前比较经济和高效的修复污染的技术。本试验通过模拟铀、镉复合污染土壤环境,研究在柠檬酸和草酸的不
砂浆是建筑工程中用量大、用途广的材料,传统砂浆的施工和易性差、粘结力低、耐久性差、用于内外墙饰面易剥落等;掺加石灰的砂浆和易性好,但由于石灰质量不稳定,导致所配制的
本文对希腊牛至的化R学成分,抗菌效果,抗氧化效果进行了研究。在实验过程中,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希腊牛至的精油和非挥发水溶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希腊牛至的
本试验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将4个恢复系作为父本,22个不育系作为母本配置杂交组合88个,考察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果数、单株粒数、千粒重、每荚粒数、单株产量、含油量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诸多优点,已经成功应用于便携式小型电子设备中,并且正在向大型的能量转换和能量储存装置如电动汽车以及混合动力电动车领域发展。但是,目前的锂离子电池性能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发展新型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并进行合理匹配和构建全电池,研究其电化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调控体系中乙醇-水混合溶剂配比,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