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向孔隙流动对大折转角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ue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先进航空发动机高效、高负荷设计指标对其主要气动部件—风扇/压气机的效率和负荷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叶片负荷的大幅度增加将使得叶栅流道内部横向压力梯度和二次流动加强,附面层内的低能流体在强逆压力梯度下势必造成大尺度非定常流动分离,叶栅气动损失迅速增加,从而限制了叶片负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压气机失速裕度和效率急剧下降,工作稳定性无法得到保证。因此,在深入研究压气机/风扇叶栅流道、尤其是端部角区内复杂流场结构和损失产生机理的基础上,探索降低损失,特别是端部损失的方法和途径,开发利用弯曲叶片、孔隙流动等控制附面层流动分离的综合流动控制技术是改善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关键。本论文对采用切向孔隙流动控制技术的大折转角直、弯扩压叶栅气动性能进行了数值研究,探索孔隙流动控制技术在降低大折转角扩压叶栅流动损失的流体动力学机理。切向孔隙流动控制技术是指在叶栅吸、压力面之间设计合适的切向削涡孔或缝,利用叶栅吸、压力面压差产生的射流来增加吸力面分离区内低能流体的动能及湍流度,使得分离区内的流体能够进一步克服强逆压力梯度而避免或推迟大尺度分离,从而顺利实现整个叶栅流道的扩压流动。文中首先数值模拟了不同孔径、不同轴向及径向位置的单孔型削涡孔对直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然后开展了具有多孔组合型式的直叶栅气动性能及流动机理研究,并提出削涡缝的设计思想,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深入探索了削涡缝流动控制技术改善直、弯曲扩压叶栅流动特性的机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单孔型削涡孔的孔径及其径向、轴向位置对扩压叶栅气动性能有较大影响,存在着最佳孔径及径向、轴向位置。当这三个主要设计参数处于最佳匹配时,即孔径D=2~4mm,径向位置为10%~15%叶高,轴向倾斜角为30°,吸力面处位置为70%轴向弦长时,通流能力最大可增加1.4%,出口总压损失下降17%,叶栅气动负荷及扩压段长度也有所增加,流动分离显著减弱。采用多孔组合设计时叶栅流场特性强烈的依赖于孔径大小,孔径较小如D=2mm时,不同的多孔组合型式下栅内气动性能改善的程度差别较大,且组合孔的数目越多叶栅通流能力越强;大孔径如D=4mm时,任意的组合方式均能有效降低叶栅出口总压损失,组合孔越多效果越明显。组合式削涡孔能使叶栅0~15%H叶展叶栅出口扩压因子小于0.6,有效地改善吸力面/端区的气动性能,而25%H~50%H叶展的负荷增
其他文献
该课题的目标正是要开发一种用于炉内燃烧火焰温度场、颗粒浓度场测我学成象系统,用于指导燃烧状况的调整.由于燃烧过程测量的复杂性、该课题的研究跨越多个学科,深入进行了
磁感应磁声成像是一种新型的成像技术,它将阻抗成像与超声检测相结合,兼具高对比度与高分辨率的特性,对电导率的变化敏感。其突出优点是磁场激励不会被体表的低电导率组织影
厌氧氨氧化及其相关工艺是微生物处理含氮污水领域新兴的一种工艺,其主要原理为利用好氧氨氧化菌(AOB)完成含氮污水的短程硝化处理,处理后的亚硝氮和部分氨氮污水由厌氧氨氧化菌(ANAMMOX)转化为氮气和少量硝氮。与传统脱氮工艺相比,半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优势明显:能耗低、效率高、环境友好。目前两级脱氮工艺如PN-ANAMMOX和SHARON-ANAMMOX已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但由于两级工艺需要
压气机是航空发动机最为关键的部件之一,其设计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台发动机的性能。而压气机气动设计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压气机气动设计平台。本文介绍了压
炎性反应中促炎M1巨噬细胞-抑炎M2巨噬细胞序列事件在创伤愈合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物材料在宿主体内构成的微环境决定了巨噬细胞M1型或M2型的转化,干扰素-γ(interfc
循环流化锅炉是一个分布参数、非线性、时变、大迟延多变量耦合紧密的控制对象。床温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是稳定、经济运行的关键。本文主要阐述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高度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但在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过程中,复制性衰老问题始终伴随
发电厂锅炉燃烧理论分析,对电厂的安全、经济生产以及环保都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煤炭市场的变化,大多数电厂煤种多变,有的已经远远偏离设计和校核煤种,对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