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催生了一个新群体——“网红”,他们受到众多网民簇拥,获得了不容小觑的话语权,他们能够对粉丝的行为和观念产生影响,甚至引导粉丝的决策。一些“网红”因此利用粉丝流量进行营销,获得了较为可观的收入。中国网红经济的蓬勃发展,也引起了一批外国人的兴趣,他们乘着移动互联网的热潮,通过抖音、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发布视频作品,逐步成长为“洋网红”。与本土“网红”不同的是,“洋网红”的文化背景和价值体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催生了一个新群体——“网红”,他们受到众多网民簇拥,获得了不容小觑的话语权,他们能够对粉丝的行为和观念产生影响,甚至引导粉丝的决策。一些“网红”因此利用粉丝流量进行营销,获得了较为可观的收入。中国网红经济的蓬勃发展,也引起了一批外国人的兴趣,他们乘着移动互联网的热潮,通过抖音、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发布视频作品,逐步成长为“洋网红”。与本土“网红”不同的是,“洋网红”的文化背景和价值体系让他们呈现出不同的形象定位和传播内容,这也使得不少国内网民对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抖音上的头部“洋网红”拥有上千万粉丝,每个作品都有近十万点赞量。为了维持粉丝流量,创造可观的网络收入,“洋网红”积极开展形象传播,构建在华社会认同。从这一现实出发,本文以抖音粉丝量排行前十的“洋网红”作为研究对象及案例,综合采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对比分析、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挖掘“洋网红”是如何进行形象传播的。首先,“洋网红”的形象传播具有相应的理念和现实原因。其次,“洋网红”在形象传播策略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在形象定位、告知渠道及说服方法三个方面形成了形象传播的立体矩阵。最后,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洋网红”的形象传播进行了透视与反思,提出了“洋网红”的形象传播提升策略,并认为“洋网红”可以成为网络新媒体时代的汉学家。与过去用文字传播中国文化的汉学家一样,“洋网红”正在用身体传播的方式,从第一人称视角进入,结合亲身经历,通过图像视频媒介,更真实地“讲好中国故事”。本文试图通过对“洋网红”形象传播策略的研究,为对外传播、境内外国人对华认知的相关研究提供新视角,同时给专业从事短视频制作的机构和个体提供借鉴和启发,让“洋网红”的后续发展与形象传播策略的提升有所参考。
其他文献
西海固乡土和西部城市构成了郭文斌的小说世界,其乡土作品中的诗意表达及安详人生已在评论界引发了较多关注,而城市书写作为郭文斌小说创作的重要领域,尚未在学界引起足够关注,仅有《水随天去》《陪木子李到平凉》等少数城市作品作为乡土创作的对照进入批评家的视域。本文将以郭文斌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大年》《吉祥如意》《瑜伽》作为主要文本素材,选取《小城故事》《陪木子李到平凉》等27篇城市小说作为研究文本,借鉴城市与
樊增祥(1846—1931)是晚清民国时期著名文人。他不仅是清末中晚唐诗派的代表人物,在词学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本文广泛蒐集樊增祥词学资料,在此基础上展现樊增祥词学成就。拟分为四章。第一章考察樊增祥词学创作分期及词学交游。根据樊增祥生平及词集结集情况,其词学创作可分为前、中、后三期。前期为其初学词至五十岁时,中期为五十岁至清朝覆亡之时,后期为易代之后。这三个时期词学创作有其变化及特点。樊增祥的词学
唐代河湟地区是连接青藏高原与中原内地的黄金桥梁,也是被誉为“五个动脉的心脏地位”。河湟地区的重要地理位置决定了河湟地区文化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一方面河湟地区具有作为实体意义层面上的地理区域属性,即其本身意义,另一方面河湟地区还因河湟战争与唐蕃关系而具有泛化、虚化意义层面上的情感文化属性,即其外延意义。本文将从河湟地区的本身意义和外延意义两个维度入手,对唐代河湟诗歌的内涵意蕴与价值意义进行展开研究。本
齐格蒙特·鲍曼是研究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方面的著名社会学家。在一个时刻流动的、任何坚固的东西都极易崩塌的消费主义世界里,他试图呼唤人们关注全球化世界中当代人的不安与恐惧,鲍曼始终带着对个人处境的敏感和人文学者典型的焦虑、带着强烈的人文关怀观察这个世界。他不断地尝试用通俗的叙述方式、独特的视角和隐喻的写作风格去阐释各类后现代人群的状况,鞭辟入里地直击在后现代磅礴、繁杂的大背景下,人类如何一步一步地试探前
唐湜是“九叶诗派”中较少被提及而又极具个人特色的一“叶”,他的长篇叙事诗创作以其幻美与深沉并存的风格及其向内挖掘的深度,充盈了中国长篇叙事诗创作体系。唐湜以南方风土故事为基础创作的叙事诗以其清新幻美的诗风发展了中国式的牧歌创作;以历史传说为基础创作的部分长篇叙事诗则颇具史诗风格,补充了中国现代史诗创作的不足。本文绪论部分主要梳理了关于唐湜诗歌创作及其诗歌批评方面的相关研究。正文部分从唐湜叙事诗的叙
苏丹北方使用奴隶的历史早于土-埃政府的征服。在丰吉和富尔王国时期,奴隶仅供王室及精英阶层使用,使用奴隶是少数人的特权,代表着其高贵的社会地位。此时期奴隶在精英阶层中很显眼,奴隶多处于官僚及军事贵族阶层。穆罕默德·阿里的征服将苏丹历史带进了土-埃统治时期。统治初期,土-埃政府、欧洲商人和杰拉巴小商人等致力于猎取奴隶。穆罕默德·阿里及其继任者缉取奴隶以建立忠诚的奴隶军队,杰西迪亚在军队中发挥重要作用。
20世纪后期,当代西方文艺思想中的“空间转向”与文学领域呈现出互动的态势,引发了这一时期许多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大力革新空间的形式。意大利作家巴里科关注处于发展变化中的空间观念,在其作品中他对空间进行了编码与重组,构建起了一个意蕴丰富的文学空间。巴里科通过文学创作,表达了对人类在现代生存境遇中与空间的紧张状态的思考。论文一共分为三章。绪论部分主要梳理论题缘起、介绍研究背景和阿利桑德罗·巴里科作品的国内
北京是中国电影的诞生地,甚至早在19世纪中后叶,西方人就开始携带刚发明不久的照相机闯入京城进行拍摄,现代性的媒介与都城北京由此开始未曾间断过的共生关系。现代视像技术与北京城市的发展进程紧密相连,提供给城市人全新的感知方式。本文关注北京早期城市影像,以1860年北京最早的一幅照片《通州燃灯塔》为起点,以1921年故事片的出现为终点,将史前史纳入研究视野,探析历史影像中北京与视觉媒介所产生的碰撞。内容
如今博物馆正处于一个变革与转型的时期,受20世纪70年代“新博物馆学”理论以及20世纪80年代博物馆营销理念的出现,博物馆从以收藏、研究、展览为主功能的“以物为本”的收藏机构向以教育功能为主的“以人为本”的社会服务机构转变。与此同时,博物馆也作为推动社会发展和文化融合的重要力量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博物馆学界也开始将目光投向博物馆在社区中发挥的作用。法国国家移民历史中心(la Citénational
戎族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都是学术界研究东周历史的重要对象,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梳理和考证。但由于文献记载较为模糊,学者对其生活历史信息的认知极少,对其族系和文化的认识仍不清楚,尤其是戎人的生活状况如何?尚未得到清晰全面的了解。因此,尝试对戎文化墓地出土人骨的分析研究,有助于了解先民的生活状况。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寨头河战国戎人墓地与史家河战国墓地的发掘,为了解古代关中地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