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种公猪是整个养猪行业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因素,其种用年限的长短及精液品质的优劣直接决定猪场的经济效益。因此,本试验旨在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剖析我国饲养模式下影响公猪种用年限和精液品质的主要因素,针对发现的问题希望通过营养调控手段提高公猪繁殖力、改善公猪性欲及肢蹄健康,以期延长公猪种用年限。试验1)通过采集我国华南地区9个大型公猪站2013-2016年间1630头淘汰公猪和172408次精液生产记录信息,分别运用一般线性模型和多层统计模型分析公猪种用年限和精液品质的影响因素;2)通过评估我国华南地区9个大型公猪站1299头在群公猪肢蹄健康状况,探究大栏实体地板和定位栏全漏缝地板两种模式下公猪蹄部损伤和跛行发病规律;3)选取61头杜洛克品种公猪,按体重生长分为170-200kg及200-250 kg两个饲喂阶段,分别处以低、中和高三种饲喂方案,研究适合性成熟-体成熟阶段公猪精液品质、性欲和肢蹄健康的营养需要量。因此,本试验包括4个部分,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第一部分: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公猪种用年限的影响因素。通过采集华南地区9个大型公猪站2013.1-2016.5年间共计1630头淘汰公猪记录,首先采用逻辑回归模型分析品种、饲养模式、引种月龄及供种猪场对公猪淘汰原因的影响;其次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品种、饲养模式、引种月龄、供种猪场及淘汰原因对公猪种用年限的影响。本部分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肢蹄病(36.3%)、精液品质差(28.0%)和疾病(9.0%)的淘汰比例显著高于其他淘汰原因比例(P<0.001);逻辑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品种和引种月龄显著影响公猪淘汰原因(P<0.001),较杜洛克公猪而言,大白公猪肢蹄病发病率更高(P<0.05);较5-6月龄引种公猪而言,10-12月龄引种的公猪肢蹄病及应激死亡率更高(P<0.05)。2.线性模型分析结果发现,杜洛克公猪种用年限显著短于长白公猪(P<0.001),长白与大白公猪差异不显著(P>0.05);大栏饲养模式下公猪种用年限显著长于定位栏饲养模式公猪(P<0.001);5-6引种公猪种用年限显著短于8-9月龄引种公猪(P<0.05),而7月龄和10-12月龄引种公猪种用年限与5、6、8和9月龄引种公猪差异不显著(P>0.05)。第二部分:多层统计模型剖析影响公猪精液品质的主要因素。通过采集华南地区9个大型公猪站2013.1-2016.5年间共计172408次采精记录,采用多层统计模型分析饲养模式、品种、公猪月龄、采精季节及引种月龄对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本部分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精液量、总精子数、有效精子数、精液密度、精子活力和畸形率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38、0.62、0.61、0.60、0.54和0.70;III型检验结果表明饲养模式(水平2)、品种、公猪月龄、采精季节及引种月龄(水平1)均显著影响精液品质(P<0.05)。2.传统半封闭模式下公猪精液量、总精子数和有效精子数显著低于空气过滤模式公猪(P<0.05);而精子畸形率显著高于空气过滤模式公猪(P<0.05)。3.公猪品种间精液量、总精子数和有效精子数顺序:大白>长白>杜洛克(P<0.05),并于30.2-38.5月龄间达到峰值,活力于18月龄后趋于稳定,畸形率于47月龄后开始显著升高(P<0.05)。4.1-6月份公猪有效精子数逐渐降低,并于6月份达到最低值,7-12月份逐渐升高。5.8-9月龄引种公猪精液有效精子数显著高于其他月龄引种公猪(P<0.05),二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第三部分:不同地板类型对公猪蹄部损伤和跛行影响。通过对华南地区9个大型公猪站两种地板类型下1299头在群公猪蹄部损伤及跛行评估,探讨不同地板类型对公猪蹄部损伤和跛行的影响,并揭示蹄部损伤和跛行发病规律及二者相关关系。本部分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公猪蹄部损伤发病率为84.1%,平均损伤得分4.2±4.4;与定位栏全漏缝模式公猪相比,大栏实体地板模式公猪蹄部损伤发病率更高(88.7%vs.76.9%;P<0.01),损伤程度更严重(5.2±4.9 vs.2.6±2.8;P<0.01)。2.白线分离、蹄跟-蹄底连接处撕裂和蹄跟腐蚀三种损伤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损伤类型(P<0.05);除悬蹄损伤和蹄趾过长外,大栏实体地板模式公猪白线分离、蹄跟-蹄底连接处撕裂、蹄跟腐蚀、蹄壁纵向撕裂、蹄壁横向撕裂及蹄部肿大发病率显著高于定位栏全漏缝模式公猪(P<0.05)。3.大栏实体地板模式的跛行公猪,其损伤得分显著高于定位栏全漏缝模式公猪(11.7 vs.6.8;P<0.05);此外,大栏实体地板模式公猪后肢跛行发病率也显著高于定位栏全漏缝模式公猪(83.7%vs.47.4%;P<0.01)。4.定位栏全漏缝模式下,公猪蹄趾过长和蹄部肿大与跛行存在弱的正相关(Φ=0.2151和0.3039);而在大栏实体地板模式下,蹄部肿大与跛行存在中等程度正相关(Φ=0.6153)。第四部分:不同饲喂模式对性成熟-体成熟阶段公猪精液品质、性欲和肢蹄病的影响。试验选取杜洛克种公猪61头,按体重分为170-200 kg和200-250 kg两个生长阶段,170-200 kg阶段分别处以低(Low Level,L,7.3 ME Mcal/d)、中(Medium Level,M,7.7 ME Mcal/d)和高(High Level,H,8.3 ME Mcal/d)3个饲喂水平;随后3组饲喂水平分别提高到7.6、8.2和8.6 ME Mcal/d,研究性成熟-体成熟阶段公猪适宜饲喂方案。本部分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170-200 kg阶段,H组公猪日增重显著高于L组(P<0.05),与M组差异不显著(P>0.05);200-250 kg阶段和整个试验阶段,随饲喂水平升高,公猪日增重显著升高(P<0.05)。2.与L组相比,M组和H组公猪精液量、总精子数和有效精子数显著升高(P<0.05),而M组和H组间在各阶段差异均不显著(P>0.05)。3.H组公猪在各阶段爬台速度和开始射精速度显著慢于L组和M组公猪(P<0.05)。4.与L组和M组公猪相比,H组公猪跛行发病率显著升高(P<0.05);另外,H组公猪淘汰率为9.5%,高于L组(0%)和M组(0%)。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一般线性模型和多层统计模型分别适用于公猪淘汰类数据和具有纵向特征的分层数据;公猪品种、引种月龄、供种猪场、饲养模式、淘汰原因及采精季节能显著影响公猪种用年限或精液品质。(2)蹄部损伤在公猪养殖过程中非常普遍。大栏实体地板模式下,容易引发公猪白线分离、蹄跟-蹄底连接处撕裂、蹄跟腐蚀、蹄壁纵向撕裂、蹄壁横向撕裂及蹄部肿大,导致后肢更易跛行,并且蹄部肿大与跛行存在中等程度正相关;而定位栏全漏缝地板模式下,公猪蹄趾过长和悬蹄损伤更为严重,前肢跛行发病率相对较高,并且蹄趾过长和蹄部肿大与跛行发生呈现弱相关。(3)170-200 kg和200-250 kg两个生长阶段,公猪日均能量摄入水平分别为7.7 Mcal/d和8.2 Mcal/d、日增重分别为454.5g/d和375.3 g/d时,可以提高杜洛克公猪生长性能、射精量、总精子数和有效精子数,维持公猪正常性欲,同时降低肢蹄病发病率和淘汰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