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街道作为一种线性空间,自古以来就担任着通行和交往的双重功能。街道是城市的“发生器”。城市之所以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交往,而街道,便是最重要的社交场所之一。 然而,现代城市规划中,商业步行街,城市广场等典型公共空间备受关注,而与人们生活密切的街道却无人问津;再者,功能主义的强化以至于如今的街道过多地注重“道”的流通功能而忽略了“街”所固有的社会交往的场所特征。而协调街道这种交通、场所双重职能间的矛盾则往往表现在我们对城市生活性街道规划设计的诉求当中。生活性街道所具有的使用主体多样性、时间空间复杂性的特征决定了对其研究的意义,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创造出入性化的,蕴含着丰富生活内涵的城市街道空间。 本论文以当代城市街道空间规划设计的趋势为背景,将社区街道作为调研对象。试图从街道空间的使用主体--人的需求出发,将成都市中心城区作为调查研究范围,重点选定位于中心城区的不同区域(中心区域,北面、南面、东南面),形成于不同年代(解放前-8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后)的四个典型居住社区作横、纵向比较分析。了解人们的行为需求,深入剖析街道空间与人的行为发生之间所存在的矛盾,分析探讨当前城市街道空间规划建设中所存在的街道尺度的迷失,街道生活的湮灭等一系列的问题。结合实例并借鉴国内外的优秀经验,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角度,分别从一系列的控制性和引导性指标如:道路红线、用地性质、建筑后退控制、建筑限高、街道高宽比等方面对街道空间各个组成界面的规划设计作出控制和引导,重建城市生活,从而令街道回归其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