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认知功能对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老年个体认知能力的丧失,不仅会给个人也会给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研究哪些因素会影响老年群体的认知能力,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延缓老年人的认知能力衰退,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以及舒缓养老压力是非常必要的。退休是个体生命周期中的重大改变,退休后个体不再从事需要付出较大体力和脑力的工作,也会改变个体的生活方式,从而会对个体的认知能力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个体在生命周期中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功能对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老年个体认知能力的丧失,不仅会给个人也会给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研究哪些因素会影响老年群体的认知能力,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延缓老年人的认知能力衰退,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以及舒缓养老压力是非常必要的。退休是个体生命周期中的重大改变,退休后个体不再从事需要付出较大体力和脑力的工作,也会改变个体的生活方式,从而会对个体的认知能力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个体在生命周期中所做出的经济和投资等决策。本研究基于Grossman健康生产理论、认知储备理论和“用进废退”理论,探究了退休对个体认知能力的影响及其背后的影响机制,为采取适当措施延缓个体因退休引起的认知能力下降提供实证支持。本研究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使用模糊断点回归模型检验了退休对老年人认知能力的影响。首先,基于我国城镇职工在退休年龄上的性别差异,按性别分类对样本进行了回归分析;然后,引入个体的生活方式作为机制变量,揭示退休对认知能力的可能影响路径;最后,对回归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并研究了退休对认知能力在受教育程度方面的异质性影响。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从总体上看,退休对个体的认知能力具有负向影响。具体而言,退休导致男性个体的认知能力下降了6.564个单位,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退休导致女性个体的认知能力下降了2.512个单位,但是结果并不显著。2.受教育程度以及家庭人均收入对个体的认知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本文的研究发现心理抑郁对于个体的认知能力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社会保险对女性的认知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对于男性个体认知能力的影响并不显著。3.在机制分析中,引入个体的生活方式作为中介变量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男性而言,退休之后,其生活方式会发生一定改变,其中社交活跃度在退休后显著降低,从而导致男性个体的认知能力下降;而对于女性个体而言,虽然社交活跃度对认知能力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但退休对社交活跃度的影响并不显著,说明社交活跃度不是退休影响女性认知能力的渠道。4.断点回归分析的有效性检验中,分别通过检验分组变量和控制变量的连续性来判断。通过分析,发现分组变量年龄在断点两侧是连续的,而控制变量中的受教育程度、是否有配偶、家庭成员数量、家庭人均收入、心理抑郁、慢性病、自评健康、自评记忆、独居、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控制变量在断点两侧并未发生明显的跳跃,可以满足模糊断点回归的前提假设条件。5.在稳健性分析中,分别采取更改断点以及删除“非正常退休”和“退而不休”个体的方式进行验证,更改断点后,退休对男性和女性认知能力的影响都是不显著的,从而证明了在退休年龄前后认知能力的变化部分是由退休引起的;在删除了“非正常退休”和“退而不休”样本后,退休对个体的认知能力的影响的方向和显著性与前文一致,从而证明本研究的结论是稳健的。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1)在制定延迟退休政策时,应考虑到退休对个体认知能力的影响,推迟男性和女性的法定退休年龄,但考虑男性和女性家庭角色的差异,针对不同个体允许退休的差异化存在;(2)丰富中老年个体的社会交往生活,开办老年大学,提供满足中老年精神需求的文化服务;建设社区服务组织为中老年个体提供服务,同时鼓励低龄、独居、丧偶老人参与志愿活动,倡导其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3)提供心理辅导服务,企业应建立职工心理咨询辅导室并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员工工作压力,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减少在职人员的后顾之忧;建设社区心理咨询室,培育心理学人才,为社区中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完成,我国进入相对贫困与多维贫困的后脱贫时代,如何识别并测量新时代下我国相对贫困的状态,巩固脱贫成果,建立长效的扶贫机制是我国进入新时代后的重点工作之一。同时由于就业的特殊性,就业问题与我国城乡发展以及共同富裕的实现息息相关。习近平在我国的精准扶贫目标全面达成之后,提出了就业与扶贫在后脱贫时代的新关系,即“后续帮扶最关键的是就业”。同时,乡村振兴和稳固脱贫成果应该被合理衔接的
慈善事业作为进行社会物质财富第三次分配的重要形式,是一种扶弱济贫的社会公益事业,具有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价值。近年来,随着新技术不断赋能慈善事业发展及公民慈善意识的唤醒,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展的慈善活动不断增长、慈善形式不断丰富。而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更需要进一步讨论我国慈善事业的本质:参与互联网平台公益资源配置的主体有哪些?平台能否提升公益资源配置效率?互联网平台
目前我国部分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已出现当期支付缺口,随着老龄化的加深,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的可持续性受到威胁,必须辅以适当的能够提高基金偿付能力的政策。本文基于“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以上海市职工医保为例,在设置先延迟女性、再延迟男性(即“女先男后”)和同时延迟男女退休年龄(即“男女同步”)方案的基础上,分别引入四种不同的延迟退休年龄速度,即每年延迟2个月、3个
2021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一文被发布,该文件提出:我国应将门诊医疗服务费用纳入职工医保社会统筹医疗基金的支付范围,逐步构建并不断完善门诊共济保障机制,以缓解参保人员门诊看病的经济压力。在此之前,我国已有部分地区致力于推进职工医保个人医疗账户的改革工作,并采取了若干措施,其中,最主要的一项措施是建立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制度。根据消费者行为理论和
健康是人们全面发展、幸福生活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健康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全国人民对身体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也在日益增加。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个人健康意识,从而促进塑造健康行为,提高个人健康状况,从疾病预防层面上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同时,着重解决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国家理应提供公平性、可及性、系统性和连续性的健康服务。当前,许多外国研究者已经对健康和教育之间的关系开展了大量多角度研究,
乡镇医院作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提供者,是农村老年人最为基础、最常去的基层医疗机构。它的医疗服务能力关乎患者的就医质量,从而影响患者的就医行为。同时,乡镇医院作为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的枢纽,是否具备吸引患者主动就诊的能力成为分级诊疗制度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国家大力提倡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的大背景下,探讨乡镇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对农村老年人就医机构选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实现内需驱动型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我国市场消费潜力巨大,然而居民消费率却相对偏低。究其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和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为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刺激消费,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学者也对该主题进行了研究,但由于使用的方法、数据、
在我国快速老龄化及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的过程中,我国失能老人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年龄的增长使得长期处于失能状态的老人需要长期照护的时间逐渐延长,这就需要大量的长期照护资源。作为失能老人的主要照料者之一,家庭照料者面临较大的照料压力。2021年,我国提出的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表明社会力量的参与在老年照料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化照料体系的完善不仅关系到失能老人的
当前,我国已经基本建成了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少部分地区仍然保留的公费医疗制度,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医疗卫生条件也有很大的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医疗卫生支出也在不断攀升,并且分割较为明显的碎片化医疗保险制度使得不同医疗保险个体之间在医疗服务利用、报销比例和所享受的待遇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区分出不同医疗保险制度对个体医疗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社会各界对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越来越关注。而由于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为追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大量农村青壮年离开农村前往城镇。留守农村的老年人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相较于城镇更加突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从国家制度层面为农村老年人晚年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研究其对农村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不仅有助于筑牢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优化改进的理论基础,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