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服务能力的加强,近年来我国临床用血需求量增长迅速,“血荒”现象日趋严重。公众的广泛参与和长期支持是无偿献血工作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然而,目前我国人口献血率只有8.7‰,低于世界高收入国家的45.4‰和中等收入国家的10.1‰。而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献血率至少达到10‰以上方可满足本国对安全血液的基本需要。因此,迫切需要对中国公众的无偿献血心理与行为进行深入研究,以有效地招募和挽留无偿献血者。由于血液依靠人体捐献,人们往往带有恐惧和排斥心理,认为无偿献血行为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加之中医文化所渲染的献血伤身之说,更是加剧了人们对献血有损健康的担忧。此外,近年来多起影响社会公信度的负面事件也使公众对无偿献血的公益性产生了质疑。因此,在中国社会环境下,无偿献血感知风险极有可能是阻碍公众参与献血的重要因素。但是,纵观过去的研究,鲜有学者从心理感知层面对无偿献血感知风险的概念内涵及其对献血心理和决策的影响展开系统而深入的研究。鉴于此,本论文综合运用理论与实证分析方法,对中国公众无偿献血感知风险的维度结构、量表开发、影响因素及其对献血意愿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本论文得出如下研究结论:(1)识别了中国公众无偿献血感知风险的多维度结构,并开发了相应的测量量表。首先,基于经典扎根理论方法,对访谈所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了开放性编码、选择性编码及理论性编码,初步构建了中国公众无偿献血感知风险的三维度构思,即信任风险、心理风险和健康风险。其次,根据中国公众无偿献血感知风险三维度构思,编制出了无偿献血感知风险初始量表。通过对888份有效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无偿献血感知风险三个分维度共解释了61.274%的总变异,进而初步验证了三维度构思的合理性。然后,对852份有效样本数据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进一步确认了三维度构思是无偿献血感知风险的最优维度结构。同时,验证性因子分析也验证了最终确定的中国公众无偿献血感知风险量表具有较为理想的信度和效度。(2)剖析了中国公众无偿献血感知风险的影响因素。首先,通过系统的文献梳理和理论推演,识别出了中国公众无偿献血感知风险的潜在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包括人口统计学变量、无偿献血知识、大五人格特征、风险态度、利他价值观以及中国文化因素变量(面子意识和群体一致性)。然后,通过531份有效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这些因素对中国公众无偿献血感知风险三个分维度的影响。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传统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无偿献血感知风险各维度同样具有一定的解释力;无偿献血知识作为一个稳定且显著的影响因素得到了实证数据的支持;大五人格特征中的尽责性和神经质两个维度被证实是中国公众无偿献血感知风险显著的预测变量;中国文化因素中的面子意识和群体一致性两个变量也分别对无偿献血感知风险的不同分维度具有显著的影响。但是,风险态度和利他价值观两个变量对中国公众无偿献血感知风险的影响没有获得实证数据的支持。(3)揭示了无偿献血感知风险对中国公众献血意愿的作用机理。首先,通过理论推演,构建了中国公众无偿献血感知风险对献血意愿的多中介影响模型。然后,通过499份有效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本论文所提的多中介影响模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无偿献血感知风险中的信任风险及心理风险两个分维度通过负向影响主观规范、献血态度、自我效能感、预期后悔、感知价值,进而间接影响献血意愿;而健康风险则通过正向影响感知价值来间接影响献血意愿。此外,研究还发现,在信任风险和心理风险对感知价值的影响中,预期后悔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具体来说,信任风险和心理风险不仅直接负向影响感知价值,而且还通过负向影响预期后悔来间接影响感知价值。综上所述,本论文通过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厘清了中国公众无偿献血感知风险的多维度结构、影响因素,开发出了具有较高信效度的测量量表,建立了无偿献血感知风险对中国公众献血意愿的多中介影响模型。这些研究成果可进一步完善我国无偿献血管理理论与方法。同时,采供血机构也可据此制定科学有效的风险沟通策略,以引导更多的公众参与无偿献血并减少献血者的流失,缓解我国当下严峻的血液供需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