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病人DNA修复功能与放化疗毒副反应的研究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ply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背景:  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是一种致命的癌症,因为住院后第一年生存率小于50%。因此,从根本上改善治疗是必要的。宿主DNA修复能力对于改善治疗这类工作至关重要,因为可以根据DNA修复能力来确定肿瘤和宿主细胞的修复功能,从而对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本研究通过激惹试验功能性分析DNA修复通路的整体缺陷,评价食管癌病人的DNA修复功能状态和DNA修复功能与放化疗毒副反应的关系,为食管癌的DNA整体修复功能在食管癌治疗上的应用提供依据。  材料方法:  收集未进行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标本30例,分别抽取3ml外周血提取淋巴细胞并于24小时培养进行激惹试验。分别设三个组,一个对照(C)未经X线照射,经4GyX线照射后的两组分别予以0分钟、20分钟修复(R0、R20),收集Tail DNA%(TD)、Tail Moment(TM)和Olive Tail Moment(OTM)三个指标的损伤量、修复量和修复率,试验结果采用CASP软件测量;收集参与本课题的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后三个月及以后出现的毒副反应。主要包括放疗期间最大血液毒性、最大红细胞毒性、最大粒系毒性、最大血小板毒性、最大肝毒性、最大肾毒性、最大胃肠道毒性和食管炎,根据《NCI常见急性及亚急性的分级标准》(见附录)把收集到的毒副反应按症状及严重程度分别分为0、1、2、3、4共五级。  首先逐类分析各类毒副反应与DNA修复功能的相关关系,再以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后的毒副反应为因变量(Y),DNA修复能力指标和临床信息为自变量(Xi),采用逐步回归法筛选自变量;再以食管癌病例的各类毒副反应累积分得到的联合毒副反应为因变量(Y),以所有食管癌相关的临床因素和DNA损伤修复能力指标为自变量Xi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Xi包括发病年龄、性别、DNA损伤修复能力指标、放疗剂量、放疗期间DDP总量、放疗期间5-Fu总量、病灶部位、肿瘤直径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肿瘤侵及深度和肿瘤是否远处转移等。采用向前逐步回归法筛选自变量,自变量进入方程的显著性水平是0.05,剔除的显著性水平是0.10。  结果:  1、DNA修复能力与年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TM的DNA损伤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DNA的损伤量逐渐增加(R=0.264,P=0.049)。  2、淋巴结转移阳性者,其TD-DNA修复率和TM-DNA修复率均低于修复率中位数的风险是淋巴结转移阴性者的2.667倍和2.667倍(χ2=7.500,P=0.006)。  3、TD-DNA修复率、TM-DNA修复率和OTM-DNA修复率都与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数量关系,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可知,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相比,TD-DNA修复率、TM-DNA修复率和OTM-DNA修复率分别平均下降21.457个单位(t=-2.744,P=0.012)、24.480个单位(t=-2.158,P=0.042)和18.803个单位(t=-2.598,P=0.016)。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相比,OTM-DNA修复率平均下降1.081个单位,有淋巴结转移的OTM-DNA修复率为无淋巴结转移的OTM-DNA修复率的0.339倍(P=0.04)。肿瘤直径>50mm与肿瘤直径≤50mm相比,OTM-DNA修复率平均下降0.485个单位,肿瘤直径>50mm的 OTM-DNA修复率为肿瘤直径≤50mm的OTM-DNA修复率的0.616倍(P=0.027)。DNA修复率较低可能造成病人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直径增大(>50mm)。  4、随着TM-DNA损伤量和TM-DNA修复量的增加,食管炎毒副反应均随之变轻(rs=-0.367,P=0.046)和(rs=-0.391,P=0.032)。红细胞系毒性与TD-DNA损伤量存在相关关系(rs=0.397,P=0.030),且OTM-DNA修复量增加一个单位,红系毒性平均下降1.341个单位。肝毒性与TD-DNA损伤量存在相关关系(rs=0.329,P=0.046)。血液毒性、粒系毒性和联合毒副反应与TM-DNA修复率和肿瘤远处转移之间均存在数量关系,TM-DNA修复率增加一个单位,血液毒性、粒系毒性和联合毒副反应分别平均下降0.056个单位(t=-1.186,P=0.042)、0.060个单位(t=-2.003,P=0.043)和0.026个单位(t=-1.602,P=0.014);无肿瘤远处转移与有肿瘤远处转移相比,血液毒性、粒系毒性和联合毒副反应分别平均下降2.200个单位(t=-2.362,P=0.040)、2.678个单位(t=-2.904,P=0.016)和6.347个单位(t=-0.542,P=0.026)。TM-DNA修复率对综合毒性的影响小于肿瘤远处转移的影响。  结论:  1、DNA修复能力降低与年龄增加、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直径大小等相关。  2、DNA修复能力的降低量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直径大小增加等相关。  3、放疗出现的食管炎、红系毒性、粒系毒性、肝毒性、血液毒性以及综合毒副反应与DNA修复能力降低有关。
其他文献
[摘要] 众所周知,良好有效的教学案例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从案例教学的内涵出发,阐述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地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  通过案例教学法的真实案例分享与讨论,学生能接触各种情境所引发的初中地理案例,通过彼此讨论、分析及归纳总结,激荡多元观点,提出适切情绪涵养的方法。此种学习与讨论,成为学生的替代性学习,将来能灵活运用于实务情境
细辛是贵重的中药材。由于销量不断增加,商品细辛供不应求。桓仁县是细辛的重点产区,现有栽培面积达五千余亩。为提高细辛单产,满足医疗用药的需要,增加生产收入,县参药局自
本研究通过对中国广州地区汉族人群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为继续深入研究冠心病的可能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为冠心病的筛查提供有价值的遗传标记,同时
目的:寻找山西省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 NTDs)高发的可疑危险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及营养等方面),探讨母亲线粒体膜转运蛋白UCP2(uncoupling proteins-2,UCP2 )基因
摘要: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生态课堂”通过其开放的教学理念获得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在课程教学实践推广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发展推动下,对各个年级教学中遗留下的的弊端进行深化探究和改革势在必行,而“生态课堂”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能够很好的应用其中。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对“生态课堂”在课程教学中的探究展开一番深入的探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应用价值,这也成为了许多教育工作者及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