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抑制调节负性情绪的性别差异及外倾性的影响——来自事件相关电位的证据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nc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经验和文献证明,个体采用情绪调节策略调控负性情绪时往往会受到性别和外倾性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男性相比女性有更少的情绪表达行为。并且,研究者使用情绪调节问卷(ERQ)以考察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策略的使用是否存在个体差异时,发现在表达抑制量表上男性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然而调查所测量的是更多是情绪调节方式的性别差异,并非情绪调节效果的性别差异。没有证据直接表明对负面情绪的表达抑制调节上,男性相比女性具有更好的调节效果。先前研究也表明,外倾性这一人格特质与情绪表达能力紧密相关。当需要抑制自己的负性情绪反应时,因为与外倾人群的情绪表达特性相违背,导致外倾人群的调节效果不佳。近期的研究发现,外倾性得分高的人,在采用表达抑制调节负性情绪时出现困难。因此本研究分别考察了如下两个问题:研究一探讨采用表达抑制调控负性情绪是否存在男性优势。研究一假设:在男性人群采用表达抑制策略调节负性情绪时,其LPP波幅与主观负性情绪的下降程度可能大于女性人群;而采用认知重评时这种性别差异可能并不存在。研究二加入外倾性这一人格变量探讨性别与外倾性在采用表达抑制调节负性情绪时的交互作用。研究二假设:中等外倾男性的LPP(Late Positive Potential)波幅在表达抑制条件下的LPP波幅与主观负性情绪的下降程度可能大于中等外倾女性,然而这种情绪调节效应并不存在于高外倾被试。  在研究一中,分男、女两组被试,被试分别采用自由观看、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策略观看负性情绪图片,同时记录事件相关电位(ERP),以及使用各种策略之后的主观情绪体验。探究表达抑制策略对负性情绪的调节效果是否具有男性优势。结果发现,采用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调节情绪后,被试报告的负性情绪体验没有出现男女差异。然而 ERP结果显示,对男性而言,负性图片诱发的LPP波幅(2000~4000ms)在表达抑制条件下相比自由观看条件出现显著降低,但女性没有出现上述效应。  在研究二中,采用大五人格问卷,将被试按外倾性这一人格特质分为四组(外倾男性,中等外倾男性,外倾女性,中等外倾女性),被试均被要求自由观看中性、负性图片,或有意识的抑制对负性情绪图片的表达,同时记录事件相关电位(ERP),及使用各种策略之后的主观情绪体验。结果显示中等外倾男性在表达抑制条件下所诱发的LPP波幅(2000~4000 ms),比观看负性条件出现更显著的降低,然而这种效应并不发生在中等外倾女性分组,并且高外倾分组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均无上述效应。  研究一结果表明采用表达抑制策略进行负面情绪调节时,男性具有相比女性更好的调控效果。研究二结果表明表达抑制调节效果的性别差异受外倾性的影响,高外倾人群不善于采用抑制策略调控情绪。综上,本研究表明,在理解情绪调节策略的效果时,性别和外倾性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
农村小学教师生存状态指在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农村小学教师对农村地区的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境遇的体验和感受及其表现出来的身心状态。农村小学教师生存状态分为两大维度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