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时空变化及监测网多目标优化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kyl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水水位和水质是地下水资源监测和评价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引起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荒漠化和盐渍化等生态问题的关键因素。预测地下水水位变化趋势,研究地下水水位和水质的空间变异和分布规律,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研究的热点之一;出于成本考虑,很多地区地下水监测网为”一井多用”,即每口监测井同时监测地下水水位和水质数据。研究”一井多用”型地下水监测网多目标优化建模方法,使调整后的监测网能提供满足地下水资源评价所需的地下水相关信息,对地下水资源监测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引入多目标进化算法对地下水监测网多目标优化模型进行求解,也为解决具有”一井多用”特点的地下水监测网优化问题提供了新的求解思路。疏勒河项目区位于我国西北的甘肃省河西走廊,是甘肃省规模最大的农业种植生产基地,也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之一。该地区降雨稀少,且时空分布不均,蒸发作用强烈,生态环境脆弱,总水资源量,尤其是地表水资源量有限,农业生产、人民生活与生态环境对地下水的依赖作用十分显著。本文在收集和整理项目区水文地质数据以及地下水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基于数值模拟、地统计学理论及多目标进化算法,从地下水数值模拟与预测、地下水空间变异与分布特征分析以及地下水监测网优化建模与求解三个方面展开了对项目区地下水资源监测与评价的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以项目区内的玉门-踏实盆地、安西-敦煌盆地和花海盆地为研究区域,在《河西走廊(疏勒河)项目中期计划调整报告》规划条件下,基于modflow模型对地下水水流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生成了三个区域2007-2030年地下水埋深预测数据以及等值图。对三个区域2007~2030年地下水位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动态变化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2)基于ArcGIS地统计模块(Geostatistical analyst),对2001-2006年项目区地下水埋深均值以及2001和2006年地下水矿化度均值进行探索型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变异特征分析,采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法计算生成了埋深和矿化度等值图。通过等值图与行政区划图的叠加计算,分析和预测了2001~2006年项目区地下水水位空间分布情况以及地下水矿化度时空变化趋势,并结合预测结果对项目区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3)以地统计学理论为基础,采用地下水埋深和地下水矿化度克里金估计方差(kriging variance)最小作为地下水监测网多目标优化的评价标准,构建了疏勒河项目区地下水监测网空间布局的多目标优化模型。(4)地下水监测网多目标优化模型的求解采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本文对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粒子更新公式及其全局和局部极值选取方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通过对疏勒河项目区地下水监测网多目标优化的应用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本文以某超临界直接空冷机组电厂锅炉补给水系统选型计算为例,介绍了电厂锅炉补给水的选型过程。该电厂以水库水作为水源,设计产水量为150m~3/h,主要工艺流程为:原水—多介质
研究了不同类型水性木器涂料在不同木塑型材表面的涂饰性能。测试了在基材表面的附着力,涂饰后的耐水性、耐磨性、抗菌性及耐老化性的改善情况。结果表明,所测试水性双组分涂料
<正>课程教学实际上是传授知识信息的过程."教与学"揭示了传授者与接受者之间的紧密关系,由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有其特殊性.更强调课堂教学中视觉信息的比较,筛选与处理,教与
期刊
本文采用电热板消解法、密闭消解法及微波消解法消解标准物质ESS2、ESS3和ESS4,用ICP-MS分别测定Bi、Cd、Co、Cu、Ni、Pb和Zn 7种元素的含量,对3种方法的消解效果进行比较。
当下我国刑法解释的主要争论是刑法的主观解释与客观解释之争、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之争。其内核在于如何合理权衡刑法的秩序维护与人权保障之间的紧张关系(同时还包括刑法立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BYHWD)促进大鼠夹伤腓总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BYHWD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5.92,12.96,6.48g生药/kg)、弥可保
对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一种绿松石的仿制品——压制碳酸盐进行了鉴别,总结了压制碳酸盐和天然绿松石的基本宝石学特征和化学成分、红外吸收光谱、X射线粉晶衍射图等方面的差异,
目的:探讨64排CT血管成像(CTA)在腘动脉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行CTA检查的腘动脉损伤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A检查发现腘动脉断裂9例,栓塞
中国女性文学创作可以整理出较为清晰的梦幻书写传统:思念与体悟、栖息与越界、确认与想象、困惑与探索,从中可窥见深刻的传统性别文化烙印。新时期部分女作家的小说创作,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