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自治区地形狭长、面积广袤,东中西部间经济基础和发展水平的差距也较大,尤其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差距存在扩大趋势。本文试图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轨迹的探寻,探索内蒙古区域经济差距存在的原因,并对有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进行探讨。本文分别从经济总量及人均量、经济发展速度、经济结构和质量、各盟市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四个方面对东中西部情况进行了比较,描述出内蒙古区域经济差距的总体状况——以呼包鄂金三角组成的中部地区经济水平最高,西部次之,东部最低,总体呈现出“中部突起、两翼滞后”的局面。内蒙古区域经济差距总体呈持续扩大趋势,2000年以后扩大速度进一步加快。对经济结构和经济质量的进一步比较则发现,中部地区在产业结构、企业规模、生产效率、科教水平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其他两个区域。造成区域经济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东中西部自然地理条件、历史原因、经济因素、制度因素四个方面展开分析,其中制度因素包括区域文化和观念、区域发展战略。内蒙古地形狭长,东部更是重点城市基本布局于一条轴线之上,没有形成“点——线——面——网络”的格局,不利于中心城市扩散和辐射作用的发挥。中部地区则形成了城市化程度较高、相互间经济联系紧密的城市群和相对完整的城镇网络体系。同时,中部更具有资本、技术、人力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各区域资本利用效率的巨大差距,既是造成内蒙古区域经济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中部地区资本吸引力强的原因之一。要素投入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两个相反方向的趋势:一方面,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互相促进,而另一方面,从长期来看各要素在自由流动中将有利于逐渐缩小区域间的差异。中部经济的快速增长与这一区域的文化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三地都是多元文化的融合渗透,都包含着开拓、创新的精神,都有利于市场、商品经济的发展。地区间一定经济落差与梯度的存在,有利于各种生产要素在自由流动中达到最优配置,有利于整个区域综合实力的增强。但是,过大的区域经济差距,会最终限制发达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削弱整个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支撑力,并可能由单纯的经济问题演化为社会问题,导致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鉴于造成区域经济差距的原因在一定历史阶段将长期存在,而各落后盟市发展速度仍然有限,内蒙古区域经济差距问题在较长历史时期内仍将继续存在。但是,我们必须采取有利于遏制并从长远看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战略。对东西部发展潜力的分析证明,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是有现实性基础的。缩小内蒙古区域经济差距,首先要靠政府加大对东西部落后地区的资金和政策扶持,从根本上增强东西部自我发展的能力。其次,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和增强上,在各区域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各自发展战略、通过区域间优势资源的整合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同时采取区域内的多极化城市发展战略。最后,还要通过市场机制的完善与区域合作的加强来促进区域间要素的自由流通。不是要通过“取长补短”、“抑中扬东”来人为拉平区域经济差距,而是要认识到寸有所长,通过培育壮大落后区域的“长处”,让东中西部发展潜力都得到充分释放,使整个自治区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