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不断深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术研究以及实践经验不断充实和丰富的过程中,我国于2005年在高校中设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近13年来,我国各大高校中陆续出现了一批批硕士、博士学位点,同时在全国范围内相继建立起500多所马克思主义学院。但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不少大学虽然能够响应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并且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的学科和专业,但有些地区和高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及其相关专业的重视程度并不高,甚至有许多本学科的学生、教师都对其的内涵与发展认识不深,这种现象与我们党和国家对该学科的高度重视形成了鲜明对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立和发展经过了怎样的过程,我们又应该如何进一步强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呢?本文以知识的历史性与社会性为理论支撑,以中央相关部门出台的文件措施为资料支撑,从马克思主义学科化的角度入手,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成为一个学科的主要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主要特征、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为今后该学科的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本文除绪论及结束语外,共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相关概念进行研究。理清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何为马克思主义学科化,为后文的研究打好基础。第二部分,研究马克思主义学科化历史进程及主要依据。运用历史研究、文献研究和文本分析等方法,以1978年、2005年作为两个时间节点,将马克思主义学科化的过程分成三个阶段进行研究。通过对历史进程的梳理,进一步明晰马克思主义学科化的主要依据。第三部分,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主要特征以及面临的挑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具有整体性、意识形态性以及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等特征;该学科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来自其自身和国内外的各种挑战。第四部分,研究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路径。这一部分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今后的发展路径提出理论研究、话语体系、建设标准、人才队伍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