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境下油菜高收获指数材料光合产物储藏与运输特点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rty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蓝型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营养价值丰富,是我国食用油的来源之一。由于食用油的进口依存率较大,油菜高产一直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云南临沧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油菜产量远远高于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目前的研究表明,收获指数可能是制约油菜高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研究以重庆云南极端收获指数油菜为材料,分析它们在光合产物储存与运输方面的差异,以期阐述云南高产原因和重庆和云南高收获指数油菜的生理特征。本研究所用的2014年材料为从来自全国各地的321份材料中选取花期两地生长正常、整齐,生育期相近的38份材料,2015年材料为321份中收获指数差异明显的55份材料。两地同生育期取样测定各主要器官光合产物(蔗糖和淀粉)、细胞结构和光合产物合成与分解相关的酶活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从2015的55份和2014年的38份油菜实验中得到:(1)云南油菜花期各部位蔗糖含量高于重庆,为后期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青荚期两地油菜各部位蔗糖含量差异不显著,收获期由于较多的分枝数和分枝角果数使得主序的茎秆、角果(包括皮和籽粒)蔗糖含量低于云南;青荚期、收获期角果皮和籽粒的淀粉含量分别降低,表明一部分淀粉被分解为蔗糖,供籽粒生长或向其他存储形式转变;青荚期角果柄韧皮部相对面积高于重庆,有利于光合产物的运输;叶片和角果皮的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较低,但酸性转化酶和淀粉酶活性极显著高于重庆,有利于蔗糖的合成;上述这些特点都为籽粒充分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物质,使云南油菜达到超高产。(2)品种和生长环境对油菜各部位蔗糖、淀粉含量影响很大,对于含油量影响较小。(3)籽粒的蔗糖、淀粉含量和含油量呈反比,角果皮中除淀粉酶外,其他三种酶的活性都比叶片高,这说明了角果皮合成光合产物能力比叶片强,是油菜产量形成的主要光合器官。两年两地极端收获指数油菜实验得到:(1)两地极端收获指数油菜各部位的蔗糖含量和籽粒含油量变化相同,茎秆和角果皮的蔗糖含量逐渐降低,籽粒蔗糖含量、含油量逐渐增加;两地极端收获指数油菜淀粉含量变化不同,重庆油菜茎秆淀粉含量先升后降,云南逐渐降低,重庆油菜角果皮和籽粒的淀粉含量重逐渐增加,云南相反。(2)与收获指数的相关分析得到:重庆低收获指数油菜和云南高收获指数油菜各时期、部位的蔗糖含量与收获指数的相关方向上一致,重庆高收获指数油菜与云南低收获指数油菜与收获指数相关方向上一致,相关程度均不同,具体原因尚不清楚。两年淀粉的相关分析得到两地高收获指数油菜各部位淀粉含量与收获指数的相关性方向上基本一致,低收获指数无明显规律。(3)云南极端收获指数油菜的角果柄韧皮部相对面积,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酸性转化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较重庆高,这与总体均值的表现相同,蔗糖合成酶活性表现与均值不同,这是由于重庆高收获指数油菜角果皮的含量较高拉高了重庆油菜角果蔗糖合成酶活性的均值。云南高收获指数油菜具有以下特点:(1)云南高收获指数油菜花期和青荚期叶片蔗糖含量较高,叶片合成蔗糖的能力较强。(2)青荚期各部位淀粉含量较低有利于碳素向蔗糖转化,从而为植株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3)籽粒含油量差异不明显,青荚期角果柄韧皮部相对面积较高,有利于光合产物运输;(4)光合器官叶片和角果皮中的酸性转化酶活性较高,有利于蔗糖积累,淀粉酶活性较低,这可能与淀粉含量较低有关;叶片中较高的蔗糖含量可能抑制了蔗糖合成酶活性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角果皮中较低的蔗糖含量可能是蔗糖合成酶活性较高的原因。重庆高收获指数油菜具有以下特点:(1)重庆高收获指数油菜花期和青荚期叶片蔗糖含量高于低收获指数油菜,青荚期角果皮蔗糖含量较低。(2)青荚期籽粒含油量较高,收获期差异不明显;(3)高收获指数油菜角果柄韧皮部相对面积较低,不利于光合产物运输。(4)光合器官叶片和角果皮的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酸性转化酶活性较高,叶片淀粉酶活性较低,但角果皮淀粉酶活性较高,有利于淀粉降解为蔗糖,为籽粒运输营养物质。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4月龄越橘扦插幼苗为材料,采用叶面喷施方法,研究了三氯化镧(LaCl3)及壳寡糖(COS)对越橘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及0℃低温胁迫下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叶绿素荧光参数、保护酶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2n=4x=38,AACC)是由白菜(B.rapa,2n=2x=20,AA)与甘蓝(B.oleracea,2n=2x=18,CC)自然杂交后双倍体进化得到的异源四倍体物种。它是我国第一大油料
本研究主要采用解剖制片技术和显微技术法对广西部分石韦属植物的孢子体的根状茎及其上鳞片,孢子叶的叶柄、叶片、孢子囊(群)及其孢子等解剖结构特征及组织化学定位进行研究,旨在
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 tritici)引起的一种广泛流行的传染性病害,通过气流在高空远距离传播,当条件适宜时繁殖成孢子堆覆盖在叶片上,阻碍叶片的光合作用,从而导致小麦减产。河南省是全国小麦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而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在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方法中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条锈病危害、保证小麦稳产增收最为经济、有效的手段
目前为止,小麦幼胚是利用农杆菌介导法成功转化小麦的唯一外植体,Bobwhite是常用的基因型,不但小麦幼胚的取材受季节的严格限制,而且存在着基因型单一、转化效率不稳定等缺点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是一种基于PCR的分子标记。该技术具有快速、灵敏、稳定、可重复和多态性检出率高等优点,可以在不知道基因组序列特点的情况下进行,所以很快适用于研究不同的生物类型。长穗偃麦草(Lophopyrum elongatum)是小麦重要的野生近缘植物之一,具有很多优良性状,是对普通小麦进行遗传改良最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