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杨杂种离体染色体加倍技术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ttyleung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以‘哲引3号杨’(Populus pseudo-simonii×P. nigra ’Zheyin3#’)为母本,‘北京杨’(P.×beijingensis)为父本,在通过杂交获得‘哲引3号杨’ב北京杨’杂种种子的基础上,建立起含有200个基因型的杂种全同胞家系的组织培养体系;进而开展了多基因型青杨杂种叶片离体再生研究,首次探讨了基因型、基因型×培养基互作效应对青杨叶片离体再生的影响;并依托建立的多基因型青杨杂种叶片离体再生技术,展开了秋水仙碱诱导青杨离体叶片体细胞染色体加倍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哲引3号杨’ב北京杨’多基因型叶片不定芽诱导再生技术体系,为后续的离体叶片体细胞染色体加倍打下了基础。首先通过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7种培养基对‘哲引3号杨’ב北京杨’全同胞家系内5个基因型叶片离体再生的影响,初步筛选出适合5个基因型青杨杂种叶片离体再生的培养基(Fs) MS+6-BA0.4mg·L-1+NAA0.05mg·L-1.在此培养基上,叶片培养10d左右切口处形成突起,20d时形成完整的不定芽,分化率达到59.3%。进一步以‘哲引3号杨’ב北京杨’全同胞家系内30个基因型的叶片为外植体,研究培养基、基因型及基因型×培养基互作效应对青杨杂种叶片分化的影响,证明培养基、基因型、基因型×培养基互作效应对青杨杂种叶片分化的影响极显著,其中,Fs培养基上叶片再生的效率最高,30个基因型的平均分化率达71.4%,平均增殖系数8.3;基因型对叶片再生的影响差异显著,叶片分化效率最高的基因型在三种培养基上的平均分化率为77.8%,平均增殖系数为6.7;分化效率最低的基因型的平均分化率和增殖系数分别为15.6%和0.7;基因型×培养基互作效应显著,不同基因型适应的培养基有所差异;有9种基因型适合在(Fd) MS+6-BA0.2mg·L-1+NAA0.02mg·L-1培养基上进行叶片分化,17种基因型适合在Fs培养基上分化。2.采用秋水仙碱溶液浸泡法对‘哲引3号杨’ב北京杨’杂种35个基因型离体叶片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成功获得了分属于7个基因型的四倍体16株。首先采用‘哲引3号杨’ב北京杨’全同胞家系内5个基因型,探讨了预培养时间、秋水仙碱浓度对诱导‘哲引3号杨’ב北京杨’杂种离体叶片体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影响,获得四倍体4株,其中秋水仙碱浓度对外植体的存活率、分化率及诱导率有显著的影响;预培养的时间与外植体的存活率、分化率无关,但对于诱导率有一定影响;预培养5d,秋水仙碱处理浓度30mg·L-1四倍体诱导率最高,为8.1%。继代5次后进行倍性检测,其倍性水平仍保持稳定。进一步采用20个基因型‘哲引3号杨’ב北京杨’全同胞家系研究了基因型对杨树离体叶片体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影响,获得了5个基因型的12株四倍体,以及2株混倍体;不同基因型离体染色体加倍发生的频率不同,其中‘哲引3号杨’ב北京杨’全同胞家系的基因型9诱导率最高,达到27.8%。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攸县黄丰桥林场作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森林经营决策中的应用,包括在森林资源预测以及立地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在森林经营过程中,及时掌握森林资
沙尘暴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km的灾害性天气现象。近年来,沙尘暴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竟相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
论文以河北省承德市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华北落叶松人工用材林为研究对象,对曼甸、阳坡薄土及阴坡厚土3种立地条件下的林分采用样地调查及解析木分析的方法,较系统地研究了立地
黄土结皮是黄土高原农耕地上广泛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它在坡面降雨侵蚀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黄土高原南部坡耕地为对象,利用土壤学、侵蚀学、农学的原理和方法,采用室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