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中日语言中的“犬”族语为中心进行考察,具体以中日字典中出现的“犬”族语为研究对象,运用原型理论和语用学的理论进行分类和比较。研究中使用的资料主要是中日两国最具权威的《汉语大字典》和『国語大辞典』,搜集其中包含的“犬”和“狗”的所有词语,作为研究对象不一定全面,但在中日语言学的研究中具有一定意义。本论文的先行研究与其它论文有所不同,因为在中日语言学方面此类论文目前还没有发表过,因此本人搜集了大量中日两国早期文献中出现的“犬”族语作为本论文的先行研究。首先对中日两语作品中“犬”族语的使用数量和出现频率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总结出中日两语中“犬”族语的使用习惯。为使研究更客观、真实,本论文选用的《野性的呼唤》是美国作家的作品,中日两语都是原作的译本,从两国发行的译本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出中日两国的“犬”族语的使用习惯。为使研究更加全面、准确,作者用了一年的时间将《汉语大字典》和『国語大辞典』中出现的“犬”族语查找整理出来,运用原型理论将数据分成两大类归纳分析。第一类是脱离原型的“犬”族语,和现实中的狗没有任何联系,但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被固定下来使用;第二类是和狗的关系比较密切,离原型较近的“犬”族语。通过分类整理可以看出不论是脱离原型的“犬”族语还是离原型较近的“犬”族语在社会语言中已经作为固有名称被固定下来所使用,词语的意思就是按照字面所表示出来的内容。但是在第二类中包含的隐喻的“犬”族语在使用时意思难以掌握,故本论文用了一章进行系统的研究,运用语用学的理论,从语意的角度分成贬义词、褒义词和自谦语三部分,将中日文学作品中出现的“犬”族语按照以上三类研究分析。本论文通过中日文学作品中出现的“犬”族语,可以看出中日两国在“犬”族语的使用中有以下不同:1)汉语的文学作品中,单纯词的“犬”族語多使用“狗”字,日语的文学作品里则多使用“犬”,而且汉语里的“狗”多对译成日语里的“犬”。2)依据原型理论将“犬”族語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被固定下来使用的、脱离原型的“犬”族语,;一类是和狗的关系比较密切,离原型较近的“犬”族语。3)通过对比中日“犬”族语表现应用发现,汉语中的复合式“犬”族语多含有暗示和深层含义,在表现贬义的时候词语中多有“狗”字构成。日本文学作品中的“犬”族语在表示贬义的时候直接以犬作比或使用具有贬义的词语,仅作者搜集的资料来看,在日本文学作品中很少使用褒义和谦让语的“犬”族语。最后,在考察中日文学作品中的“犬”族语表现的应用时,不能忽视中日“犬”族语的对译问题。在做翻译的时候,不论是日译汉还是汉译日都要掌握的最基本的要求,即:从语义到文体都必须选择最贴近原意并且能够展现原文面貌的对等语,更重要的是如果不理解原文的语言使用习惯和文化背景,是不可能准确理解作者的意图的,在研究中日“犬”族语的表现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涉及到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笔者对“犬”族语的应用及文化背景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今后的学习中将继续系统化、理论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