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发展迅速,点源污染的排放已得到有效的控制,而非点源污染对城市水体却构成严重的威胁,人们开始注重非点源污染的治理问题,其中雨水是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然而现如今城市水资源逐渐短缺的问题日趋严重,雨水作为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之一,对缓解城市用水短缺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掌握雨水径流的水质水量变化规律,是雨水非点源污染治理的必要前提。本文对巢湖市东塘路分流制雨水排水系统出流进行了5场降雨的监测,其监测结果表明在分流制排水系统雨天径流中污染物浓度较高,尤其是初期雨水部分,其污染物浓度甚至比有的生活污水还高,初期雨水历时一般不超过30分钟。随着降雨历时的延续,污染物浓度进一步降低并最终趋于稳定。管道流量与降雨强度的变化趋势相同,由于存在一定的汇水时间,管道流量的变化滞后于降雨强度的变化。分析雨水径流各污染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的结果表明,TP与SS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对5场降雨监测的结果计算得到了每场降雨各污染物指标的EMC值,分析了EMC与降雨量的相关性显示,EMC与降雨量呈现出负相关。本文分别采用M(V)曲线法和b参数法对每场降雨进行初期冲刷效应的分析,其结果表明,各污染指标都具有一定的初期冲刷效应,但其冲刷效应较弱。城市雨水径流污染严重,借鉴美国提出的“最佳管理模式”(BMPs),采用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控制和削减径流污染,不仅改善城市水环境,还能有效的利用雨水资源,缓解城市水资源匮乏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