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的研究离不开三个基本概念,即“意识形态”、“话语权”以及“意识形态话语权”。对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话语权基本内涵的深入挖掘,对意识形态话语权与其他主要话语权类型关系的认识厘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本文将“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视作一种国际现象和世界运动,探究“意识形态话语权”在西方学者视野中的理解和认识,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追溯“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哲学基础和理论渊源,并从对理论的认真梳理和全面分析中把握中国共产党语境中“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本质属性。意识、形态话语权就是意识形态采取非强制和命令方式,通过设置议题、表达策略、宣传技巧等多种手段,运用灌输、说服、感染、暗示等各种方式,引导和塑造意识形态话语,以支配和掌握舆论导向,使人们自觉服膺并自愿按照某种既定的方式去思想和行动,以致为社会立言的资格、能力、身份和地位。当前我国处在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和社会转型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面临的国际国内挑战主要有:社会阶层分化和利益诉求多样加大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难度,文化多元化和社会思潮多样化削弱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网络普及化降低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舆论的引导力,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不断强化,冲击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而其内在发展动力来看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与挑战: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创新不足,导致对现实的解释力下降,部分党员和干部实践示范责任的缺失,造成马克思主义合法性基础的流失,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宣传存在简单化和空泛化的倾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不强等。针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面临严峻的时代挑战,挖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提供思想来源和理论依据;探讨和吸取苏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失败教训,了解和把握西方国家政党意识形态建设呈现的新变化,以期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提供有益启示。在此基础上,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要在新世纪新阶段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就必须科学应对挑战、有效把握机遇,努力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主题、话语主体与话语载体等方面进行创新与发展,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导性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