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堇属(Corydalis DC.),广义罂粟科Papaveraceae的最大属,隶属于荷包牡丹亚科Fumarioideae的紫堇族Corydaleae,属内440余种,广布于北温带地区。我国产300余种,大部分种类为特有且狭域分布。本属形态多变,且网状进化明显,分类上十分困难。首先,鉴于对本属的系统划分及组间关系上所存较多争论,我们期望通过本研究获取一更自然的分类系统并追述真实的属下辐射进程。研究内容包括两部分:分子系统学及孢粉学。选取紫堇属100余种,几乎包括各组代表,通过测取叶绿体rps 16及matK序列信息,重建本属系统发育,实验获得98种rps16和78种的matK序列数据。分析显示,两个序列信息分别构建的系统树拓扑结构一致,支持5个分支结构。一些组的系统位置得以确定,一些类群的分类等级被界定,组间发育关系与传统观点差异显著。根据对130余种,几含全部组代表的孢粉学研究观察,其结果支持分子系统学所得的多数结论,其它部分结论如下:1.大叶紫堇组及高紫堇组所具的孢粉形态为次生性状,是由更原始的近光滑型及穿孔型演化而来;2.糙果紫堇组,曲花紫堇组,鳞茎紫堇组做为近缘组,孢粉形态复杂而特化,组内个别系的孢粉形态与其它系的差异大于属下组间,如:Sect. Rupiferae Ser. Feddeana该系种类外壁纹饰更近于穿孔型。3.刻叶紫堇组是一不自然的类群,支持其中个别种类与毛茎紫堇组这一单型组近缘。此外,也探讨了本属植物孢粉形态的演化趋势。综合考虑两项研究的结果,结合形态信息,主要结论有:其一:直茎黄堇组所代表的形态特征,如:植株具主根;叶羽状;花具短距,黄色;花柱柱头简单,乳突不为双生等,具稀穿孔的近光滑孢粉外壁纹饰等为本属的原始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