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囊膜病毒与宿主细胞的膜融合是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第一步,这一过程涉及到病毒囊膜表面蛋白质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蛋白质(或唾液酸)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构象变化。本论文研究了仙台病毒和禽副粘病毒-2这两种副粘病毒入侵宿主细胞过程中病毒囊膜表面相关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副粘病毒囊膜中与融合功能有关的糖蛋白有两种,即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和融合糖蛋白(F),其中F蛋白有两段七肽重复区域(heptad repeat, HR),分别称为七肽重复区域1(HR1)与七肽重复区域2(HR2)。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研究已经证明,这两段多肽(HR1、HR2)相互结合形成六螺旋束(或称发夹三聚体)结构从而引发膜融合。本研究通过体外表达HR多肽和体外实验,经分子筛及圆二色谱实验证明,仙台病毒F蛋白的七肽重复区(HR1-linker-HR2)可形成稳定的六螺旋束结构,热变性温度为95℃,首次获得了该聚合体的蛋白结晶,该晶体在pH2.5、0.1M柠檬酸环境下生成,X-光衍射解析结果确证其形成的结构是典型的六螺旋束(发夹三聚体)结构。采用病毒合胞体形成抑制实验研究首次证明,体外表达的禽副粘病毒-2HR2多肽能特异性地高效抑制病毒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且与禽副粘病毒-1(即新城疫病毒)没有交叉抑制活性,而体外表达的禽副粘病毒-2 HR1则没有这种抑制活性:用分子筛结合蛋白电泳及圆二色谱实验首次证明,禽副粘病毒-2的HR1和HR2可相互结合形成稳定的六螺旋束结构,其热变性温度大于90℃。采用NNPREDICT和DNASTAR蛋白质结构预测软件对副粘病毒-2两种糖蛋白(HN、F)的结合功能域分析表明,F蛋白HR2多肽亲水区占其主要部分,F蛋白HR1与HN蛋白“球状头部”区域既含有疏水区也含有亲水区,HR1多肽富含α-螺旋结构,HR2多肽与HN蛋白的“球状头部”区域则有形成β-折叠结构的趋势:蛋白质体外结合实验证明,HR2和HR1都可以与HN的“球状头部”区域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