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口译职业化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专业会议口译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口译培训的作用日益凸显。而口译学能测试作为筛选合格口译学员的“守门人”,越来越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口译学能指的是能够有效预测口译培训取得成功的能力、技能和个人特质。关于口译学能的测试形式以及其信度和效度,在口译研究学者之间一直存在着分歧。有学者认为口译学能测试考核的是受试者的“口译相关能力”、“口译员的必备潜质”和“可塑性”;也有学者认为口译学能测试应直接考核受试者的“已习得技能”。Setton&Dawrant(2016)指出,目的语复述测试是目前国际上知名口译培训机构普遍采用的口译学能测试形式,它可以有效考核受试者的语言、记忆、认知和交际能力。然而,根据邢星(2015)对国内20所高校翻译专业硕士(MTI)项目学能测试形式的调查,交替传译测试仍然是目前最为普遍的口译学能测试形式,而使用目的语复述测试作为口译学能测试形式的学校所占的比例还不足14.5%。当前在国际上,尤其是在中国,口译培训机构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而高端的口译人才却供不应求,选择有效的口译学能测试,以筛选出合格的口译学员,已经不仅成为一个“现实需要”,而且成为了一个“伦理需求”。鉴于口译研究者和实践者针对于口译学能测试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的分歧和争议,本研究以国内四所大学的翻译专业硕士(MTI)项目口译方向的新入学学生为受试对象,通过历时一年的实证研究,对目的语复述测试的预测效度进行探讨。本研究旨在回答如下三个研究问题:(1)目的语复述测试主要考核受试者的哪些能力?(2)目的语复述测试成绩和受试者未来的口译成绩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3)目的语复述测试各个维度的成绩分别能在多大程度上预测受试者未来的口译成绩?为了解决如上研究问题一,本论文首先通过梳理和整合口译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并借鉴语言测试和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以及对国际知名口译研究学者和从业者的半结构专家访谈,对目的语复述测试的构念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目的语复述测试可以考核受试者的综合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知识图式、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本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目的语复述测试的认知过程模型,并制定了目的语复述测试的探索性的评分标准。为解决如上研究问题二,本论文以国内四所大学的新入学学生为受试对象,分别在学年初和学年末开展了目的语复述测试和口译测试,对受试者的目的语复述能力和口译能力进行考核。本研究首先运用语言测试领域的多维度Rasch模型,确保了评分员间和评分员内部评分的一致性,然后利用统计工具对受试者的目的语复述测试成绩和口译成绩做了相关分析,以探讨目的语复述测试成绩和受试者的口译成绩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相关分析数据显示,对于汉英方向,信息、语言、连贯和表述各维度的成绩与口译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p依次为p1=0.548,p2=0.604,p3=0.600,p4=0.643。对于英汉方向,信息、语言、连贯和表述各维度的成绩与口译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依次为p1=0.459,p2=0.425,p3=0.436,p4=0.446。这一结果表明,无论是对于汉英还是英汉方向而言,目的语复述测试的信息、语言、连贯和表述四个维度的平均成绩和口译的平均成绩之间均存在较显著的相关性。为解决研究问题三,本研究基于研究问题二所得到的数据,利用统计工具对受试者的目的语复述测试的各维度成绩和口译成绩做了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对于汉英方向还是英汉方向而言,受试者目的语复述测试的成绩作为一个整体对其口译成绩均具有较强的预测性。具体而言,对于汉英方向,目的语复述测试成绩可以解释口译成绩44.5%的变异;对于英汉方向,目的语复述测试成绩可以解释口译成绩33.6%的变异。对于汉英方向而言,目的语复述各维度中语言的回归系数β1为0.45,信息的回归系数β2为0.30;对于英汉方向而言,目的语复述各维度中信息的回归系数β1为0.44,语言的回归系数β2为0.30。本研究最后根据目的语复述测试各个维度的成绩对口译成绩的不同预测程度,通过合理分配其在评分中所占的不同权重,制定了针对于汉英和英汉不同语言方向的目的语复述评分标准。本研究通过对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目的语复述这一口译学能测试的预测效度进行探讨,旨在为口译学能测试的设计、实施与评估和口译培训的课程设置以及口译测试的评估提供更多现实依据和理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