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派”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它的社会批判理论及其实践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过重要影响。“实践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它关于实践概念的研究、它的自治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对人的自由、民主和自治理论的研究,深化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实践派”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对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许多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如从价值论视角提出了新的实践概念,重视人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自由、个性对人的发展的意义,激发人的能动的活力对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等等。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共产党,积极推进了整个社会的市场化改革,给企业简政放权,赋予人民以更多的自由和自主,激活了人们干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它对于抵制和消除各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加强人民对党和国家的监督和管理,消除社会存在的腐败现象,都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在当今世界上,推进社会主义事业需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的精神,它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进步的动力。“实践派”思想家的失败以及南斯拉夫联盟解体的残酷现实,值得当今社会主义国家铭记在心。社会主义事业不可能是一番风顺的,除了自身的建设经验不足、国内复杂的利益纠纷外,还有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急于求成、违背经济规律的做法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和平演变”的图谋始终存在,也是需要人们高度警惕的。本文把南斯拉夫“实践派”社会批判理论作为选题,是为了提醒自己,牢记历史赋予我们的经验和教训。研究实践派的社会批判理论,能够使我们完整准确地回顾这段历史,把实践派的理论贡献进行全面的归纳整理,对自治社会主义模式进行客观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之处,将来在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努力避免它的过失。这既是对历史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贡献。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研究“实践派”产生的社会条件、理论背景和代表人物。“实践派”的社会批判理论,源于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认为,传统理论以接受和维护现存制度为目的,而社会批判理论以批判和改造现存的社会制度为宗旨。批判社会的目的,在于使它成为一个更加正义、更加人道的社会。“实践派”不仅批判当代资本主义制度,而且批判以斯大林为代表的教条式的社会主义模式。其理论背景是对法国实证主义的批判与回应。实证主义否认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把人视为消极被动的存在物,目的是使人成为遗传和环境的牺牲品,它是不折不扣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实践派”的主要代表人有加·彼得洛维奇、卢·苏佩克、米哈伊罗·马尔科维奇、安德哥·格列士奇、布兰科·波士尼亚可、伊·福赫特、但可·格尔里奇、柳·达迪奇等。第二部分研究“实践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对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批判、对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批判、对各种非人道主义现象的批判以及对自治社会主义的理解与批判。“实践派”认为,资本主义造就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堆积,把人引向物欲、享乐和对自我的过度关注,却忽视了它背后隐藏的深刻危机。即“物”对“人”的压抑,精神世界的痛苦。斯大林模式不仅没有消除异化,反而加剧了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中的异化。自治在企业就是生产者的自愿联合,不需任何政治中介。不同的生产联合体之间,以产品的自由交换为基础,遵循经济规律的安排等。第三部分是对“实践派”社会批判理论的评价。本文认为,“实践派”的理论贡献主要是丰富和发展了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概念做出了新的阐释,对自治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做出有益的探索等。其历史局限主要在于“实践派”的人道主义社会主义理论有浓厚的空想色彩,其理论论述有明显的否定政府职能的无政府主义特征以及“实践派”理论家在处理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问题上的片面思维。在当代社会,“实践派”给予我们的启迪主要在于,首先,必须依据本国国情和时代特点,循序渐进地推进自治社会主义建设。其次,追求社会民主和人的自由,必须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再次,必须坚持探索精神与务实态度的辩证统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