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杂再生骨料是由多种来源的废弃混凝土制成的,性能差异较大。要全面发展再生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对混杂再生混凝土性能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混杂再生混凝土宏观试验研究,并结合对其界面区的微观结构及水化产物的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本试验设置了三种不同的水灰比,分别为0.50、0.55、0.60,对于每种水灰比采用混杂再生骨料掺量为0%,25%,50%,75%,100%;结果表明:水灰比相同时,混杂再生混凝土坍落度随着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大逐渐降低,且均小于天然混凝土的坍落度值;流动性明显减小,黏聚性和保水性增强;同一龄期、水灰比相同时,其抗压强度随着骨料掺量的增加,逐渐降低。(2)试验设置水灰比为0.55,设置两种不同骨料的掺量试验,单一再生骨料和混杂再生骨料掺量分别为0%,25%,50%,75%,100%,结果表明:随着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大,二者的坍落度值逐渐降低,流动性均逐渐变差,但黏聚性和保水性较好,无泌水现象;同一龄期,二者的抗压强度均随着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逐渐降低,且均低于同龄期天骨料混凝土;同一龄期,再生骨料掺量相同时,单一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均高于同条件下混杂再生混凝土。(3)试验设置水灰比为0.55、0.60,混杂再生骨料掺量均为100%,粉煤灰取代水泥,取代率(质量分数)分别为0%、10%、20%,30%,研究表明:粉煤灰等质量取代水泥,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抗压强度下降,下降幅度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增加。(4)利用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技术对混杂再生混凝土各龄期的微观结构形貌及物相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与天然混凝土相比,再生混凝土中骨料与水泥石界面较为疏松;表面分布有颗粒絮状C-S-H晶体,针状钙矾石晶体和板状Ca(OH)2晶体;粉煤灰改善了界面过渡区的表观密实度;随着龄期的发展,各组试件Ca(OH)2的衍射峰值逐渐增大,C3S的衍射峰值不断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