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拥是指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为了调节军政军民关系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回顾研究双拥运动的历史,总结其经验启示,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的双拥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加强军政军民团结,要求广泛深入地进行双拥传统的教育,把双拥工作扎扎实实、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构建军民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这对于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早日实现十九大的战略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双拥运动产生于抗日战争时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作为当时中共中央所在地的陕甘宁边区,既要抵抗日本侵略,又要冲破国民党的全面封锁,再加上边区连年的自然灾害,军队与人民自顾无暇,矛盾日益凸显。为了解决军民之间的矛盾,维护军民鱼水情,守卫好革命抗日根据地,在边区政府和军队深思熟虑下,决定开展一场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运动,于是在1943年春节前后,一场声势浩大的双拥运动展开了。1943年1月开始,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式颁布了有关拥护军队的一系列政策法令,随后,八路军留守兵团也积极响应,发布了关于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决定和拥政爱民指示。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边区政府和部队分别带领人民群众和革命战士开展一系列的双拥行动。通过采取军民大生产、对部队和人民进行思想教育、优待抗日家属、开展慰问活动等方式,使边区人民群众和部队对于军民关系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边区的军政军民关系不断改善和融洽。陕甘宁边区开展的双拥运动,开创了双拥工作先河,树立了双拥典范;转变了军队和人民的思想,改进了军队和政府的工作作风;密切了军民关系,增强了军民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了边区生产,繁荣了边区经济。同时,它启示新时代今天,要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双拥工作的根本宗旨;把军队的正规化建设作为双拥工作的战略基础;把维护军民团结作为双拥工作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加强双拥工作的政策法规建设;创造主题鲜明、富有时代特色的双拥活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