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与重要支柱。财政透明作为现代政府治理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建立现代民主问责制度与法治社会的重要起点。我国自2008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政府公开财政信息的力度加强,财政信息细化程度增加,政府公信力得到有力提升。然而,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的中国,不论在国际层面,还是在省级层面,财政透明度的水平都是比较低的。根据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中心发布的《中国省级财政透明度报告》显示,从2009-2014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含港澳台地区)财政透明度平均得分呈小幅攀升的趋势,但从整体看,财政信息公开度不足40%,整体水平较低。那么,我国省级财政透明度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影响程度又是如何的,这是本研究试图寻找的答案。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基于lüder权变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财政透明度进行了考察。首先,本研究详细介绍了财政透明度的概念和理论基础,并引入lüder政府会计改革权变模型作为分析视角,阐述了lüder权变模型在分析我国财政透明度影响因素时的指导意义。其次,在对国内外关于财政透明度影响因素经典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lüder权变模型,本研究提出了我国省级财政透明度影响因素回归模型,对研究模型中的变量进行了操作化处理并对变量间的关系提出了假设。再次,利用2009-2014年31个省面板数据,通过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检验经济社会因素、财政绩效因素、管理体制因素以及政治激励因素对我国省级财政透明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均GDP、城镇化程度、网民率、会计人员素质和中央调任与财政透明度呈正相关;财政自给率、财政分权度与财政透明度呈负相关。最后,参考英美两国的优良经验,提出了分别从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深化政府财政管理体制建设、完善财政信息公开监督体系和提高全社会的财政透明度意识四个角度提升我国财政透明度的对策建议。本研究将重点放在财政透明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方面,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造成我国财政透明度差异的原因,同时为某些财政透明度较低的地区如何实现较高的提升提供指导,并且有利于更好地探索我国财政透明度发展的道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