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波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兔波氏杆菌病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发的一种常见兔呼吸道疾病,主要引起成年兔的支气管炎、鼻炎和脓疱性肺炎,断乳仔兔和哺乳仔兔的急性死亡等。近年来,伴随着我国规模化兔业养殖的迅速发展,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感染率明显升高,并常与葡萄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等混合感染,已成为导致家兔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给养兔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抗生素治疗在畜禽养殖中是一种重要的防制手段,但由于药物滥用,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常造成药物治疗失败。所以增加对当地细菌耐药性及药物敏感性状况的认知,对于正确分析耐药性的发展趋势及对临床上指导合理用药意义重大。针对当前严重的多重耐药现象,探究耐药机制,针对耐药原因找出对应方法来延长已有抗生素的敏感期和研究新药同为重要。本实验在分离鉴定细菌基础上,对药物敏感性进行了检测,并对耐药基因进行了鉴定,对耐药传播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本实验2012~2014年自浙江省部分兔场采集病兔的鼻腔分泌物,根据细菌形态、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并结合PCR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分离鉴定出22株兔波氏杆菌;K-B氏纸片法检测细菌对18种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药敏结果显示,分离菌多重耐药严重,对青霉素G、头孢拉定、链霉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甲氧嘧啶耐药严重,而对多黏菌素B、左氟沙星、强力霉素、四环素等药物敏感。2.针对耐药表型对应的耐药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使用PCR法对22株兔波氏杆菌分离株进行耐药基因检测,并进行测序分析。其中所有分离株均检测到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TEM,检测率为100%;17株检测到磺胺类药物耐药基因sul1,检测率为77%;分离菌株检测到的这两种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相符。17株检测到Ⅰ类整合子的整合酶基因int1,检测率为77%,说明整合子在兔波氏杆菌耐药传播机制中发挥作用。20株检测到多重耐药基因marC,检测率为91%,因marC基因检出率较高,推测波氏杆菌耐药性与染色体基因突变介导的主动外排系统有关。9株检测到转座子遗传标志基因merA,检测率为41%,merA基因的存在及反向PCR结果显示TEM耐药基因的传播转座子存在相关联系。3.对本研究所分离的22株兔波氏杆菌进行了质粒提取及消除实验,结果表明,所有22株分离菌均携带质粒,质粒消除后细菌部分耐药性状发生变化,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唑林、四环素、多粘菌素B等药物的敏感性增强。证明了质粒介导了兔波氏杆菌分离菌株的部分耐药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兔波氏杆菌是引起兔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菌;分离菌耐药率较高,并呈现多重耐药;检测到的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相符;质粒、整合子、转座子这三种转移因子的检出说明兔波氏杆菌存在多种耐药传播机制。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实验方式不能够满足现代技术的发展,将数字化运用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和研究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扩大学生的认识.本文从高中物理电学实验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所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实际能力成为了人们追求的主要目标.在小学数学
幼儿教师要想获得持续性发展,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就必须在自己从教的生涯中不断反思,不断研究,不断提升,步入专业化成长的更高层次.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除了热爱幼儿,热爱
探索功能性训练对初中学生力量素质的作用,为提高初中生的上肢力量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以福建省厦门市逸夫中学为例,采用实验法对将已选取70名身体健康的初二学生随机分为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