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当今中国着力建设制造强国、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目标为背景,以“德国制造”和德国古典哲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德国哲学精神的分析,论述其在德国制造精神中的体现,通过理解德国哲学与德国文化特别是德国工业文化之间的联系,得出德国制造业发展经验对于中国的启示。本文主要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思路,在哲学视域和文化分析之中融合了社会学和宗教学的理论,将德国哲学的形而上学特质与“德国制造”的工业实践相结合,重新阐释了德国古典哲学作为18-19世纪德国时代精神精髓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一共包含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现状。第二章,分析了“德国制造”诞生与发展的过程,从德国工业化开端——工业革命,到德国工业化开展的有利因素——民族独立、国家统一与政策制度的确立,先是简要回顾了德国制造业发展的大体进程,进而概括了“德国制造”具有的独特性,并引出对德国制造精神核心内容的阐释——包括对部分重要概念的厘定以及对德国制造精神基本内涵的总结。第三章,重点论述德国制造精神的思想来源,论述包括哲学、宗教、科学、技术等在内的文化要素,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对于制造精神形成的影响。最后一章是关于“德国制造”及其制造精神的反思,主要从“德国制造”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和德国制造精神能带给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启示两个方面做出评价。德国的制造精神体现着德国的工业文化,而德国制造精神中的精确感、秩序感、信念感、责任感以及对自律和他律的尊崇都能在德国哲学中找到依据。德国哲学与德国制造文化的内在联系揭示了技术与文化之间文化对于技术的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打造制造强国,光靠技术是不行的,还需要创造出一种利于激发创新的文化环境,一方面要立足本土实际,重视哲学精神和文化传统,做到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做到取长补短,洋为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