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严重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这种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就业结构本身也表现出强二元性的特点,就业结构的二元性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收入上的差别,城乡就业结构和区域就业结构都存在收入的差别,本文以二元就业结构为分析的切入点,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主要研究了就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研究采用了面板数据模型,通过样本选择抽取了江苏、浙江、四川、湖南四省的数据分别代表发达区域与发展中区域进行模拟。
本文中主要结合就业结构来分析区域经济增长问题,其中试图对两个问题给出解答:一是我国就业结构转换处于哪个阶段,二是未来各区域如何选择就业结构的转换方式。对于第一个问题,研究认为我国仍然处于劳动力间歇性流动阶段,随着制度性壁垒的拆除,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区域差距的存在以及就业机会与较高收入水平的预期,使得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幅度增大。第二个问题是对未来的预期,在劳动力间歇性流动不能满足区域发展要求时,不同的区域应该如何选择就业方式的转换,理论研究发现,无论是发达区域还是发展中区域在面临两种转换方式时,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是相同的,即边际产出弹性、利率、主观折现因子、相对风险规避系数、以及消费增长率等因素,同时研究中发现经济发达区域仍然处于规模经济递增阶段,而发展中区域处于规模经济递减阶段,因此在方式选择上发达区域更倾向于劳动力与资本的同时流入,城市规模扩大以吸引劳动力定居将是其主要的就业结构转换方式。而发展中区域的当务之急是快速提高其劳动力和资本的产出弹性,提高产出弹性的方法就是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因此发展中区域首选的应该是发展乡镇企业以及服务业,劳动力的间歇性外流又是其必须的选择。发展中区域仍然以跨区域流动为主的转换方式必然会制约发达区域城市规模扩大方式的进程,于是整体经济中城市化的进程必然会被减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