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张力理论作为英美新批评文论的重要范畴之一,自艾伦·退特首次提出以来一直受到西方文艺理论界的关注。袁可嘉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将文学张力这一范畴引入中国并对其作了初步的研究。近年来,由于艺术创作实践与学术研究等需要,在我国文论界“张力”范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语言与人类思维等作为张力赖以产生的基础,其复杂性决定了对张力范畴阐释上的困难。文学张力这一概念源自西方,艾伦·退特定义其为:“我所说的诗的意义就是指它的张力,即我们在诗中所能发现的全部外展和内包的有机整体。”现下,国内学界对文学张力理论的研究的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运用文学张力理论解释相关文学现象。好的作品往往在语言、意象、意境等方面既互相矛盾又互相协调,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文学作品具有了张力特性,读者在张力的指导下可以获得更为强烈的审美感受。这成为了此类研究关注的中心;二是立足于文学张力理论本身的研究,如从语言本身的特性出发所做的研究等。目前,经过诸多学者多方面的研究,国内对文学张力理论的研究已经有了相当的深度与广度。但总体来说,我国现阶段对文学张力理论的研究仍然缺乏整体性,未能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与阐释。鉴于此,本文力图在对具体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文学张力理论进行全面系统地梳理与分析,并力图探讨我国传统文论中所蕴含的张力思想,促进文学张力理论在我国的发展。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论文的引言部分在对文学张力理论研究概况与现状进行综合叙述的基础上论证论文的可行性及科研价值,同时,指出了目下学界关于张力研究依旧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论文的第一、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自艾伦·退特提出文学张力理论以来英美新批评派的理论家对此范畴所进行的进一步阐释与发展。同时,也兼及论述了其他流派的理论家对文学张力理论所进行的研究,这些研究使得文学张力理论有了更强的普适性,能涵盖多种艺术类型。论文的第三部分主要从言语与意象张力、意象与意义张力和意境张力三方面集中论述了文学张力的基本内涵:语言作为文学作品的核心构成要素,其在意义的表达与组合中充满了张力,这就进一步决定了其所描写的意象本身与意象之间存在着即矛盾又协调的关系;意象与意义的张力主要体现在意象的来源,更多意义的意象和不确定的意象所展现出来的意义三个层次;意境也存在张力。意境由各种意象通过有机组合后形成。因此,意境的张力主要表现在情与景、虚与实两对辩证的关系当中。在上述三方面的互相支撑与互相影响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张力理论。在以上三部分研究的基础上,论文的第四部分对我国传统诗学理论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与相关分析,进而探讨我国传统诗学理论中所蕴含的文学张力思想,并试图将其系统化、条理化。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对中西文艺理论中的张力理论进行了横向的比较,从而初步构建系统化的中国文学张力理论。对文学张力理论的全面研究有助于促进中国文学张力理论的发展与完善。同时,对当下的文学创作也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