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被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调控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提供重要的资源。虽然气候是植被分布的决定性因素,但是人类活动也影响到区域植被的发展与演替,尤其是在较短时间尺度上,这种影响作用表现较为显著。由于重庆市北碚区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影响,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气候的短期变化对植被覆盖的影响不大,因此,以北碚区为本文研究区,可以排除气候变化因素的干扰,有利于研究经济发展变化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本次研究以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北碚区的社会经济数据,分析经济发展对植被覆盖的影响。遥感技术能够快速高效的获取全面、系统、真实的地表空间动态变化信息,广泛应用于植被覆盖度变化的研究中。本文在收集、总结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RS和GIS技术研究北碚区1995年-2007年植被覆盖的变化,进而研究了经济发展与植被覆盖变化问的相关性。通过分析与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经验与成果,本文主要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分析了研究区的概况,主要包括社会经济概况、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地形地貌、水系与土壤和植被等六个方面;同时,对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阐述,包括资料的来源与处理方法,以及本次研究的技术路线。(2)利用北碚区1995年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对北碚区的经济发展变化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主要包括GDP、产业结构、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利用等方面。(3)采用1995年、2001年、2007年三个时期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经过遥感图像的处理后,提取出植被信息,并在GIS系统的支持下,对数据进行一系列处理,进而分析了1995年-2007年北碚区植被变化特征。(4)在充分分析北碚区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和经济变化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发展变化与植被覆盖变化的相关性分析,主要包括GDP、产业结构、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分别同植被覆盖变化的相关性。通过研究北碚区植被覆盖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1995年-2001年,北碚区的植被覆盖面积逐渐减少,减少区域主要分布于城镇及其周边地区,有部分农村地区(含山区)出现少量减少;2001年-2007年,北碚区植被覆盖面积回升,2007年比2001年增加了28.66km2,主要体现在农村地区植被覆盖面积的增加,而城镇周边地区植被覆盖面积继续减少,但减少面积较前一阶段小。第二、通过分析比较不同时期不同等级的植被覆盖度,结果表明,从1995年以来,北碚区植被覆盖总体上较好,但植被覆盖度有所下降,主要表现在中覆盖度与高中覆盖度之间的变化,低覆盖度区域所占比例逐步增加。同时,北碚区的植被覆盖度变化特征也呈现阶段性与地域性。第三、①从横向来看,GDP、POP与植被覆盖度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性,也就是指随着单位面积上GDP产量的增加和人口密度的加大,植被覆盖度出现下降;纵向上看,随着北碚区经济发展与人口增加,植被覆盖度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但总体呈下降趋势。②产业结构的变化与植被覆盖度变化的相关性较弱,但总体上表现为合理的产业结构有利于植被覆盖。③城市化率高的地区植被覆盖度要明显低于城市化率较低的地区,二者在空间上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④土地利用变化直接影响到植被的生长活动与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合理的土地利用可以提高植被覆盖,改变土地利用方式与结构既可以提高植被覆盖度又可以降低植被覆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