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慢性乙型肝炎ALT升高,是肝脏损伤或炎症的重要标志,ALT长期持续升高的后果,可能导致肝硬化和HCC发生。但是有关ALT升高治疗管理存在很大分歧,主要ALT正常值水平,仍不确定,如性别差异、BMI指数、饮食运动等,抗病毒治疗,选择什么水平ALT值开始使用,AASLD2007、US Algorithm2008、EASL2009皆有不同的标准。且对ALT<2×ULN、病毒耐药、抗病毒过程ALT难以复常、妊娠或不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等,仍需要保肝抗炎治疗,因此,抗炎保肝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仍发挥重要作用。抗炎保肝治疗的药物,主要是中药制剂,广泛运用于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具有很好的保护肝脏,复常肝功能的作用,疗效确切。但是ALT升高状态与肝硬化发生率,不同的研究差异很大,且目前我国保肝抗炎治疗肝功能异常的研究,皆为小样本,缺乏长期预后评估资料。为此我们通过对长期使用保肝抗炎治疗的2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1-13年回顾分析,观察长期保肝抗炎治疗维持ALT正常,对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52例队列研究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HbeAg(+)患者147例,HbeAg(-)105例),经过长期保肝抗炎治疗,随访1-13年,观察抗炎保肝治疗后患者肝功能、肝纤三项、HBV-DNA水平、HbeAg血清转化、肝硬化与HCC发生情况,以及抗炎保肝治疗人群肝硬化发生的多因素分析;对照组是采用未经治疗的历史队列进行比较。历史队列HbeAg(+)患者为台湾233例随访1.0-16.5年;HbeAg(-)患者为希腊195例,随访1.0-13.5年;对ALT分层研究选用韩国188例未经治疗ALT升高患者,随访2-13年。通过这些队列的比较研究,分析发生严重不良结局的发生率,HbeAg(+)患者发生肝硬化累积风险发生率,以及不同水平分级ALT与肝硬化发生的累积风险的比较。结果:抗炎保肝治疗的HBeAg(+)患者发生肝硬化失代偿发生率2.7%,年发生率0.35%/人年;对照组发生率14.6%,二组比较P=0.0002,有显著差异。治疗组2例发生HCC,对照组有15例,相比P=0.0197,治疗组有1例死于HCC,与对照组相比P值<0.05。HBeAg(-)患者肝硬化失代偿发生率6.67%,年发生率0.84%/人年,比较P=0.0001,有显著差异,治疗组发生2例HCC,对照组有7例发生HCC,相比P=0.0284。治疗组死亡3例,对照组死亡21例,相比P=0.0160,有显著差异。在对HbeAg(+)患者肝硬化累计发生率分析发现,治疗组比未治疗的对照组累积风险明显下降(P=0.001719)。在队列研究中,治疗组患者的生化学及肝纤三项、病毒学指标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05)。通过多因素风险回归分析,ALT与HBV-DNA是肝硬化发生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对ALT分层的研究发现,3和4级危险因素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0.001)结论:长期抗炎保肝治疗能抑制肝组织炎症与促进细胞的修复,减少细胞外基质分泌的作用,进而可延缓与阻止肝硬化失代偿与肝癌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率。主要有:1.持续的ALT升高是肝硬化与HCC发生独立因素。2.抗炎保肝明显降低代偿肝硬化与HCC的发生率,降低慢乙肝进展肝硬化的累积风险发生率。3.长期抗炎保肝治疗能抑制肝组织炎症与促进细胞的修复,减少细胞外基质分泌的作用。4.抗炎保肝治疗在慢乙肝治疗可作为抗病毒之外综合治疗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