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琵琶记》用韵研究

来源 :温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q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琵琶记》是元朝末年温州永嘉人高明所作,它是南戏的代表剧目之一。高明,字则诚(1082-1359),号菜根道人,他是元末戏曲作家。《琵琶记》共四十二出,以双线为结构,形成了对比强烈的结构布局,大概有五万多字,401个韵段。本文主要以《琵琶记》所有的韵文部分,包括全部曲词和道白中的韵文为材料,通过对戏剧中韵例和韵脚分析和归纳,总结《琵琶记》韵部系统及用韵特点,并对该剧中某些特殊韵例做分析,确定其用韵中特殊语音现象。高明《琵琶记》韵部系统基本上反映了的是《广韵》的韵部体系(通语韵系),但也有其特殊的用韵情况。由于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成书于高明的《琵琶记》之后,而《中原音韵》韵部系统基本上与现代普通话的音系相一致,因此将《琵琶记》的用韵体系与《中原音韵》的音系做比较,能够反映出古今语音的发展变化,并且能够找出其发展变化的规律。通过运用历史比较法我们还可以发现戏剧不仅是分析汉语语音史的宝贵资料,而且能够反映出某些方言音变的现象。由于南戏产生发展于北宋末叶至明嘉靖末期,它是由最初的“温州杂剧”繁衍而成的民间艺术的总称。而《琵琶记》作为南戏的代表剧目之一,产生于温州永嘉地区,主要是用南曲演唱,与元代兴起的北曲杂剧相区别,又称“南曲戏文”。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今温州瑞安地区方言的语音特点。学术界目前对于戏曲用韵的研究已经开始关注,并且形成了戏曲音韵学这门学科,其实质是戏曲的小学,目的在于最经济、彻底地解决戏曲的字音问题。而字音问题的关键是“文乐一体”,这个又在于“声词一致”。通过将南戏《琵琶记》的用韵情况与诗词的用韵情况相比较,分析出戏曲用韵和诗歌用韵的差别,以便更好的总结出戏曲用韵的特点。本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研究概况、《琵琶记》韵部系统、《琵琶记》的用韵特点与《中原音韵》及方言语音的比较。
其他文献
因生态用水和生态用地被挤占,加之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事件的频发、广发、并发、连发,世界范围内湿地呈现出急剧退化趋势。在系统识别湿地退化机制、特别是极端事件对湿地的影
开放获取作为一种新型的、免费的学术电子资源,倡导了学术共享的理念与出版机制,受到了各界学者的关注与支持。为了保证开放获取期刊资源的长期可获取,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三维人脸模型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人脸识别、计算机动画等应用中。然而,一方面,当前的三维人脸数据来源多样,未进行对齐处理,不便使用;另一方面,目前三维人
戴名世作为清初的古文大家,不仅在当时誉满文坛,而且对后世影响深远,研究戴名世对于了解清代散文有重要意义。虽然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对戴名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人们在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由于身处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文化的冲突与碰撞,而文化在冲突和碰撞之后就会出现融合,这点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笔
黑白装饰画是以黑白两色来概括表现现实世界的一种艺术形式,其内在品质与表现范围广而深。黑与白是色彩的极至,以黑白入画,以黑白入情,更以黑白入理。从黑白意识入手,将自然
目的:研究6种不同处理方法的丝瓜伤流液对人永生化表皮细胞的活性作用。方法: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和MTT比色法。结果:微孔过滤组在各浓度下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均非常显著(P<0.
"跨媒体"合作是媒体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文章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与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跨媒体合作为例,对跨媒体合作进行了一些梳理和思考,揭示了跨媒体合作为媒体发展开
本文分析了环境殖民主义的表现形式,环境殖民主义对我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止环境殖民主义危害的初步对策
本文全面分析了德国政府迄今采取的应对当前经济危机的各项举措,包括金融市场稳定措施和两套经济振兴计划。与此同时,本文也简要介绍了欧盟层面的经济振兴计划。作者最后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