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为研究对象,对诱导三倍体群体和杂交三倍体的生长性状进行比较。同时通过对中、美两地理群体的太平洋牡蛎杂交子代生长性状的分析,验证杂交三倍体兼具杂种优势和三倍体优势。本实验采用低渗抑制太平洋牡蛎受精卵第二极体的释放,诱导三倍体。探索低渗诱导太平洋牡蛎三倍体的最佳诱导条件,并与其他三倍体诱导方法的进行比较,进一步验证低渗在诱导三倍体贝类中的可行性及可广泛应用性。为多倍体育种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加快贝类育种研究及养殖业的发展。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太平洋牡蛎杂交三倍体与诱导三倍体群体的生长比较实验以中国太平洋牡蛎二倍体自交作为对照,比较诱导三倍体群体及杂交三倍体组的早期表型性状。通过对各实验组卵裂率、D幼率、D形幼虫大小、生长、存活率和倍性等指标进行测定,进一步评估了2种诱导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杂交三倍体表现出明显优势,D幼率、D形幼虫大小均大于诱导三倍体群体,且差异显著(P<0.05);稚贝期壳长和壳高生长也显著快于诱导三倍体群体(P<0.05)。杂交三倍体的存活率很高,显著优于诱导三倍体群体。就三倍体率而言,杂交三倍体达到100%,而诱导三倍体群体仅为(51.00±11.79)%。2中、美两地理群体太平洋牡蛎的杂交效应与三倍体优势的研究实验将太平洋牡蛎中国群体二倍体分别与美国群体二倍体和四倍体进行杂交,共设置5个组,分别为杂交二倍体组、杂交三倍体组、中国二倍体组、美国二倍体组和美国三倍体组,通过前4组卵裂率、D幼率、D形幼虫大小及幼虫期、稚贝期的生长性状、存活率等生物学指标的比较,并计算杂交三倍体的三倍体优势率。结果表明:杂交三倍体的D形幼虫大小、幼虫和稚贝的生长、存活率均表现出三倍体优势,D形幼虫大小的三倍体优势率为5.19%,幼虫期壳高生长和存活的平均三倍体优势率分别为4.00%和19.92%,稚贝壳高生长和存活的平均三倍体优势率分别为30.18%和54.43%,200日龄,杂交三倍体鲜重的三倍体优势率为202.96%,存活三倍体优势率为73.6%。此外,稚贝期杂交三倍体的三倍体优势率均高于幼虫期的优势率。中、美两地理群体杂交获得的三倍体太平洋牡蛎子代生长和存活性状都比二倍体优良。杂交三倍体的优良形状主要是三倍体优势,杂交优势的贡献率还有待进一步实验证实。3低渗诱导太平洋牡蛎三倍体以及与其他诱导方法的比较通过低渗方法抑制受精卵第二极体(PB2)的释放,诱导太平洋牡蛎三倍体。在水温为23~25℃的条件下,分别采用不同低渗海水(盐度分别为4、6、8、10、12、14、16),在不同处理时机,即第一个第一极体(PB1)出现、30%的PB1出现、40%的PB1出现、50%的PB1出现以及第一个第二极体(PB2)出现时,对太平洋牡蛎受精卵进行10 min、15 min、20 min、25 min持续处理。处理后,于正常盐度海水中孵化。收集D形幼虫,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测定,确定最佳诱导条件。结果表明,当太平洋牡蛎受精卵PB1出现40%时,在盐度为8的低渗海水中,持续处理15 min,得到最高三倍体诱导率为(89.16±1.39)%。与对照组相比,低渗诱导获得的三倍体幼虫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将低渗方法同高温(32℃)、低温(2℃)和6-DMAP(450μmol/L)等多倍体诱导方法进行诱导结果比较。显示出低渗组的卵裂率和孵化率显著高于高温、低温和6-DMAP方法诱导的太平洋牡蛎三倍体(P<0.05)。低渗诱导的三倍体率虽略低于6-DMAP诱导,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高温和低温方法的诱导率(P<0.05)。通过综合评价指数(Ie)比较,低渗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比高温、低温和6-DMAP方法诱导的结果具有明显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