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肌腱损伤在手外科临床上非常常见,手部及腕部肌腱损伤最为多见。术后肌腱粘连已经成为制约手术效果的严重并发症中之一。手部屈肌腱粘连居多,严重影响着手部功能康复,因此预防肌腱粘连,尤其是预防手部屈肌腱粘连已经成为手外科临床手术中的重要课题。目前认为,肌腱损伤后愈合机制分为两种,即内源性愈合和外源性愈合。其中外源性愈合过程是导致术后肌腱粘连的主要因素,因此促进肌腱内源性愈合过程,抑制肌腱外源性愈合过程,从而降低肌腱粘连程度,已经成为预防肌腱断裂术后粘连问题的关键。术后肌腱粘连属于中医学的“痹证”、“伤筋”范畴。中医学认为其病因病机包括“邪气壅塞”、“正气内虚”、“气血凝滞”、“脉络不通”,病位在肌肉、腠理、经络、筋骨、关节。本研究以应用聚DL-乳酸可吸收防粘连止血膜包裹肌腱断端的手术方法为对照,旨在观察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并配合术后中药熏洗治疗在预防手部屈肌腱断裂术后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例急性手部屈肌腱断裂的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试验组10例40腱,3例伴有神经血管损伤;对照组10例38腱,2例伴有神经血管损伤。对照组在肉眼下采用改良Kessler单线缝合法修复肌腱断端,并用聚DL-乳酸可吸收防粘连止血膜包裹腱缝合端。术后石膏托固定患肢于肌腱松弛位,即腕关节掌屈30°,掌指关节屈曲45°,手指指间关节轻度屈曲,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抗炎治疗3-7天,术后12天拆线,石膏托固定4周,术后4周去除石膏托开始主被动功能锻炼;试验组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方法,即在显微镜视野中修整肌腱断端以及腱周软组织,然后采用改良Kessler单线缝合法修复肌腱断端,术后石膏托固定患肢于肌腱松弛位,即腕关节掌屈30°,掌指关节屈曲45°,手指指间关节轻度屈曲,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抗炎治疗3-7天,术后3天开始早期保护性被动活动,术后12天拆线,术后2周白天去除石膏托配合中药熏洗被动活动,术后3周完全去除石膏托,在配合中药熏洗被动活动治疗同时主动屈伸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和腕关节,术后4周大幅度主动屈伸功能锻炼。结果:术后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时间:术后12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率100%,术后肌腱功能恢复情况用TAM系统评定。试验组与对照组第6周的TAM值组间比较经t检验,t值为6.604,双侧检验P=0.00,按α=0.05水准,P<0.05,故可认为两组间术后6周时的恢复效果不同;试验组与对照组第12周的TAM值组间比较经t检验,t值为0.943,双侧检验P=0.349,按α=0.05水准,P>0.05,故可认为两组间术后12周时的恢复效果无差别。由所得结果可知,6周时试验组较对照组恢复效果要好,12周时两组间恢复效果相当。试验组10例40条肌腱综合优良率为92.50%,对照组10例38条肌腱综合优良率为89.47%,经卡方检验,χ~2为0.276,P=0.965,按α=0.05水准,P>0.05,故可认为两组间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肌腱粘连是手外科常见术后并发症之一,采用显微外科技术配合术后中药熏洗在预防肌腱粘连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肌腱损伤后其血液循环减少,肌腱结构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肌腱处于明显的缺血和营养缺乏的状态,所以肌腱的内愈合能力减弱,外愈合占主导地位,粘连成了不可避免的过程。由于腱旁组织是滑膜外肌腱的主要营养来源,故着重修复腱旁组织是加强内愈合的首要条件,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保证了手术的精细程度,对肌腱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极小,充分地修复腱旁组织,且完整覆盖腱吻合口,限制了瘢痕范围,并与周围组织分隔开,可有效预防肌腱粘连程度。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配合中药熏洗,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通络,促进局部血液、滑液和淋巴的循环、改善局部组织营养状况和代谢功能,减少了瘢痕肉芽组织形成,从而起到减轻肌腱粘连的效果。由于本方法预防肌腱粘连的效果确切、副作用少、安全系数大、可操作性强,因此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