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中专护理学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便于了解学生临床能力水平,指导中专学校对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同时进行实证检验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并实证研究影响指标体系的相关因素。 方法: 采用文献检索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的信度采用Cronbach’sα系数检验,内容效度用逻辑分析和内容效度指数检验、结构效度用相关性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影响因素的研究采用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结果: 1.构建出来的中专护理学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和25项三级指标,并赋予各自相关权重。 2.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的α系数为0.937,指标体系各维度的α系数介于0.757~0.845之间(>0.70);逻辑分析表明指标体系内容效度较好;内容效度指数I-CVI均大于0.830,平均S-CVI为0.932。指标体系各维度与总指标体系评价结果的相关系数介于0.339~0.964之间,每个二级指标与其所属的一级指标关系相关系数均>0.70,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模型拟合程度较好。 3.影响因素分析结果:①临床能力得分相关性分析: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有无获得奖学金、不同实习医院、中考成绩和正常人体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药物学基础、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在临床能力得分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同实习培养出来的学生临床能力存在差异:汕头市中医院培养出来的学生临床能力总体上低于其他医院;③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F=23.114,P<0.001),外科护理学、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内科护理学、实习医院和是否获奖学金是影响临床能力得分的主要因素,5个变量能够解释护理学生临床能力得分总变异的24.6%;④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共选出3个因子:成绩、实习医院和学生干部,3个因子对总方差的累积贡献率达63.675%。 结论: 本研究初步确立了我国中专护理学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经统计结果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的条目专家意见统一,结果可信度高;并经实证检验证明指标体系科学性和实用性较好。影响临床能力的因素主要为成绩、学生干部和实习医院,因此为提高学生的临床能力水平,需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的成绩,创造条件锻炼学生的干部能力,同时积极采取措施缩小各医院培养学生的差异,促进学生临床能力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