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外贸易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金融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二者紧密依存,相互渗透。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经济蓬勃发展,实现了由“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的完美转身,对国际贸易和资源流动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日益加强,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最初构思是优先发展对外贸易、积累贸易顺差,这使得金融的发展滞后于贸易开放的进程。与其他贸易强国相比,我国的金融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劣势,发展不平衡,区域化差距明显,制度设计滞后于市场发展变化,贸易与金融没有很好地相互协调配合。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日益密切的经贸交往需要强大完善的金融体系的支撑,贸易与金融的协调发展对一国的经济实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审慎分析贸易开放条件下我国金融发展的情况以及贸易开放对金融发展的影响,以期为制定针对性的经济发展政策建议提供依据。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银行、保险、证券这三大金融行业的规模、效率以及绩效指标,分别考察它们和我国贸易开放度的关系。首先分析1993—2017年贸易开放如何影响我国银行业发展的规模和效率,总体来看,贸易开放显著促进银行业的规模增长,但与其效率提升则呈负相关;进一步将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划分为东、中、西三部分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东中部地区贸易开放显著促进银行业发展,而与西部地区则关系不显著。其次,由于全国证券业数据缺失较多,因而只分析2007—2018年证券业发展规模和绩效指标,发现证券业规模和绩效的发展是导致贸易开放水平提高的原因;再次,鉴于保险业数据的可得性,分析1998—2017年全国保险业发展的规模和效率,发现贸易开放虽然与其关系不显著,但它是导致保险规模与效率发展的原因。最后,综合以上实证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立足我国发展国情,分别基于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贸易和金融发展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