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民营经济从“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力量”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和对外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比重日益增加。然而,民营经济获得的资金支持力度明显低于国有企业,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问题。在民营企业融资难这一背景下,本文将所有制、制度环境与企业借贷三者结合起来研究。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还未能获得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遭受着一定程度的所有制歧视,其中金融领域融资困难是所有制歧视的主要方面之一。从制度环境层面而言,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全国市场化的进展程度是不平衡的,不同地区制度环境存在着差异,这为我们分析各地区的制度环境好坏如何影响民营企业获得借贷资金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基础和条件。此外,国内外有关文献认为,在从银行获得贷款较难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可能通过商业信用的方式获得短期融资。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三个研究问题:一、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的银行长期贷款比率会有何差异?二、在制度环境发展较好的地区,民营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中长期贷款比率是否会有所增加。三、在融资困境下,民营企业是否通过商业信用进行融资。围绕这三个研究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分别提出了一系列的研究假设。接着,本文采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借助2000-2006年工业企业面板数据,对假设依次进行了检验。研究结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在控制规模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债务期限上存在显著差异,民营企业拥有的银行长期贷款比率显著低于国有企业;二、在制度环境发展较好的地区,民营企业拥有的银行长期贷款比率将有所增加;三、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应付账款/负债指标上具有显著差异,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使用了较多的商业信用进行融资。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相关理论文献观点提供了实证意义上的支持,对政府、民营企业和银行等主体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建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