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参地颗粒对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临床疗效及研究mTORC1-S6/4EBP1信号通路对MsPGN自噬的调节作用

来源 :安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fHo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目的:观察参地颗粒对慢性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脾肾亏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讨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 PGN)患者肾组织中m TORC1-S6/4EBP1信号通路对自噬的干预作用。2.方法:选取99例脾肾亏虚证CGN患者(其中预设计90例,加入<15%的脱落及剔除标本量)作为研究对象,将99例患者分为三组:缬沙坦组服用西药缬沙坦,参地颗粒组服用参地颗粒,联合组两种药同服,其中缬沙坦每日一次,一次一粒,参地颗粒每日三次,每次一包,均为口服。本次实验有9例患者因不满足条件被剔除,最终共90例完成实验,其中缬沙坦组30例、参地颗粒组28例、联合组32例,三组疗程均为12周。另外,选取10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肾组织(肾穿病理切片)、正常人肾组织1例(错构瘤切除标本),以此来观察肾组织中的m TORC1、S6、4EBP1、P62、Beclin 1、LC3-Ⅱ的表达。3.结果:3.1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药物干预前三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药物干预后三组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联合组及参地颗粒组下降幅度远超缬沙坦组(P<0.05),联合组和参地颗粒组未见明显差距(P>0.05)。3.2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比较:联合组90.7%,参地颗粒组85.7%,缬沙坦组为50%。缬沙坦组与参地颗粒组及联合组相比疗效明显较差(P<0.05),联合组与参地颗粒组相比疗效差距不明显(P>0.05)。3.3临床疾病疗效总有效率对比:联合组为90.6%,参地颗粒组为89,3%,缬沙坦组为60%。缬沙坦组与参地颗粒组及联合组相比疗效明显较差(P<0.05),联合组与参地颗粒组相比疗效差距不明显(P>0.05)。3.4药物干预前后24h尿蛋白定量比较:与药物干预前比较:第4周、第8周、第12周各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水平明显降低,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24h尿蛋白定量水平受药物干预时间影响,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在药物干预前及第4周,三组干预组无明显差别(P>0.05)。第8周,三组间差别较大,联合组下降最多(P<0.05)。第12周,联合组及参地颗粒组下降幅度远超缬沙坦组(P<0.05),参地颗粒组与联合组相比,差别不明显(P>0.05)。3.5肾功能(Scr、e GFR):肾功能(Scr、e GFR):结合患者药物干预前的肾功能,药物干预12周后各组间及组内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并且肾功能波动在正常值内。3.6肾组织中m TORC1、S6、4EBP1、P62、Beclin 1、LC3-Ⅱ的表达:3.6.1肾组织中m TORC1、S6及4EBP1的表达:与正常人肾组织相较,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中的m TORC1、S6及4EBP1表达量明显增高(P<0.05)。3.6.2肾组织中P62、Beclin 1、LC3-Ⅱ的表达:与正常人肾组织相较,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中的P62表达量明显增高(P<0.05),而Beclin 1、LC3-Ⅱ的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3.7安全性指标:药物干预12周后,患者各组安全性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4.结论4.1参地颗粒可明显降低CGN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水平,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与缬沙坦联合使用可增效。4.2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中激活的m TORC1-S6/4EBP1信号通路降低了自噬活性。4.3 CGN患者服用参地颗粒后未出现不良反应,证实参地颗粒安全性良好。1.目的基于m TORC1-S6/4EBP1信号通路研究参地颗粒对系膜增生性大鼠自噬的干预作用。2.方法选取60只2月龄雄性SPF级SD大鼠,体重200±50ug,未予特殊干预,喂养7天后,将其按照假手术组、模型组、缬沙坦组、参地颗粒组、联合组随机分成5组。将模型组、缬沙坦组、参地颗粒组、联合组共48只大鼠麻醉后切除其左侧肾脏,并在术后14天,采用单次尾静脉注射Thy-1抗体(333ug/只),进行模型复制。抗体注射后7天,根据大鼠尿蛋白检测判断造模是否成功。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尿蛋白为阳性)在1周后立即予药物干预,其中参地颗粒组使用相应剂量参地颗粒水溶液灌胃;缬沙坦组使用缬沙坦胶囊溶液灌胃,联合组同时给予两种溶液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胃。每次4ml qd,疗程三个月,根据大鼠24h尿液,腹主动脉血及右肾组织,检测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oururine protein,24h Upro);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检测肾脏组织中m TORC1、S6、4EBP1、P62、Beclin 1、LC3-Ⅱ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三染检测LC3-Ⅱ+m TORC1+S6、LC3-Ⅱ+m TORC1+4EBP1在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成像);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eosin,HE)、马松(MASSON)、过碘酸希夫(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3.结果3.1大鼠一般情况比较:相较于模型组及各药物干预组,假手术组大鼠整体状况良好,动作灵敏度高,毛色洁白,饮食未见异常。其余几组大鼠在模型复制成功后精神萎靡,饮食不佳,毛色灰暗无光泽,一般情况差。各药物干预组在干预12周后,一般情况均有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与参地颗粒组比较,缬沙坦组大鼠一般情况明显较差,联合组与参地颗粒组比较,大鼠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3.2尿蛋白改变情况: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尿蛋白指标增幅较大(P<0.05)。在药物干预三个月后,与模型组相比,各干预组尿蛋白指标有明显下降幅度(P<0.05),各干预组组间比较,参地颗粒组较缬沙坦组减少明显(P<0.05),各药物干预组以联合组下降最明显(P<0.05)。3.3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m TORC1/m TORC1、p-S6/S6、p-4EBP1/4EBP1表达情况:3.3.1 p-m TORC1/m TORC1:其余各组该指标与假手术组比较,数值均有明显增幅(P<0.05);各药物干预组p-m TORC1/m TORC1与模型组比较,数值有不同程度降幅(P<0.05),但各药物干预组组间比较,其降幅程度相差不明显(P>0.05)。3.3.2 p-S6/S6:与假手术组分别比较,其余各组该指标均有明显增幅(P<0.05);各药物干预组p-S6/S6与模型组比较,数值有不同程度降幅(P<0.05);p-m TORC1/m TORC1的在各药物干预组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以联合组降幅程度最大(P<0.05)。3.3.3 p-4EBP1/4EBP1: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该指标均有明显增幅(P<0.05);各药物干预组p-4EBP1/4EBP1与模型组比较,数值有不同程度降幅(P<0.05);p-4EBP1/4EBP1在各药物干预组组间比较,可见明显差异(P<0.05);其中以联合组降幅程度最大(P<0.05)。3.4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62、Beclin 1、LC3-Ⅱ表达情况:3.4.1 P62: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该指标均有明显增幅(P<0.05);各药物干预组P62与模型组比较,数值有不同程度降幅(P<0.05);P62数值在各药物干预组组间比较,可见明显差异(P<0.05);参地颗粒组与缬沙坦组中该指标降幅程度相差不明显(P>0.05),三组中以联合组降幅程度最大(P<0.05)。3.4.2 Beclin 1:模型组Beclin 1相较于与假手术组而言,有明显减弱趋势(P<0.05);各药物干预组Beclin 1模型组分别比较,数值有不同程度增幅(P<0.05);Beclin 1表达量各药物干预组组间相较,增幅程度具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以联合组增幅程度最大(P<0.05)。3.4.3 LC3-Ⅱ:模型组中LC3-Ⅱ与假手术组比较,数值明显减弱趋势(P<0.05);各药物干预组LC3-Ⅱ表达量与假手术组而言,数值有不同程度增幅(P<0.05);各药物干预组LC3-Ⅱ表达量与模型组对比,数值有不同程度增幅(P<0.05);LC3-Ⅱ表达量各药物干预组组间对比,增幅程度具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以联合组增幅程度最大(P<0.05)。3.5用RT-PCR法检测肾组织中m TORC1、S6、4EBP1、P62、Beclin 1、LC3-Ⅱ表达情况:3.5.1 m TORC1m RNA: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该指标均有明显增幅(P<0.05);各药物干预组m TORC1m RNA与模型组比较,数值有不同程度降幅(P<0.05);各药物干预组组间对比,其降幅程度相差不明显(P>0.05)。3.5.2 S6m RNA:与假手术组分别比较,其余各组该指标均有明显增幅(P<0.05);各药物干预组S6m RNA与模型组对比,数值有不同程度降幅(P<0.05);S6m RNA在各药物干预组组间比较,可见明显差异(P<0.05),且以联合组降幅程度最大(P<0.05)。3.5.3 4EBP1m RNA:与假手术组分别比较,其余各组该指标均有明显增幅(P<0.05);各干预4EBP1m RNA与模型组对比,数值有不同程度降幅(P<0.05);4EBP1m RNA各药物干预组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以联合组降幅程度最大(P<0.05)。3.5.4 P62m RNA:与假手术组分别比较,其余各组该指标均有明显增幅(P<0.05);各药物干预组P62m RNA与模型组对比,数值有不同程度降幅(P<0.05);各药物干预组组间比较,参地颗粒组与缬沙坦组中该指标降幅程度相差不明显(P>0.05),三组中以联合组降幅程度最大(P<0.05)。3.5.5 Beclin 1m RNA:模型组Beclin 1m RNA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明显减弱趋势(P<0.05);各药物干预组Beclin 1m RNA与模型组对比,数值有不同程度增幅(P<0.05);各药物干预组组间比较,参地颗粒组与缬沙坦组中该指标增幅程度相差不明显(P>0.05),三组中以联合组增幅程度最大(P<0.05)。3.6肾组织LC3-Ⅱ+m TORC1+S6、LC3-Ⅱ+m TORC1+4EBP1免疫荧光三染表达情况3.6.1 LC3-Ⅱ+m TORC1+S6:LC3-Ⅱ、m TORC1、S6在假手术组均有体现,LC3-Ⅱ呈现为绿色荧光,S6呈现为红色荧光,m TORC1呈现为橙色荧光;模型组m TORC1、S6颜色较其余几组更加明亮;模型组LC3-Ⅱ颜色较其余几组暗淡。各药物干预组m TORC1、S6表达较模型组呈现不同程度减弱,其中以联合组表达最弱。各药物干预组LC3-Ⅱ表达较模型组呈现不同程度增强,其中以联合组表达最强。3.6.2 LC3-Ⅱ+m TORC1+4EBP1:LC3-Ⅱ、m TORC1、4EBP1在假手术组均有体现,LC3-Ⅱ呈现为绿色荧光,4EBP1呈现为红色荧光,m TORC1呈现为橙色荧光;与假手术组、各药物干预组相比较,模型组m TORC1、4EBP1更加明亮;与假手术组、各药物干预组相比较,模型组LC3-Ⅱ颜色较暗淡。较模型组,各干预组的m TORC1、4EBP1颜色呈现不同程度减弱,其中以联合组表达最弱。较模型组,各干预组LC3-Ⅱ颜色呈现不同程度增强,其中以联合组表达最强。3.7实验大鼠肾脏病理结果假手术组中可见较为完整的肾小球结构,系膜区未见明显的系膜细胞增生及系膜基质沉积。肾小球毛细血管管腔形态正常,狭窄程度不明显,球囊部也未及黏连。相较于假手术组,模型组内系膜细胞大量增生,系膜基质也大量沉积在系膜区,肾小球毛细血管管腔畸形、狭窄,甚者增生的系膜细胞超过毛细血管管腔直径的一半。各干预组内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及系膜基质沉积情况可见不同程度减弱,三组中以联合组增生程度最弱。4.结论4.1参地颗粒可以降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尿蛋白水平,与缬沙坦联合使用可增效。4.2 Thy-1 Ms PGN大鼠模型肾组织自噬活性明显降低,与激活TORC1-S6/4EBP1信号通路有关。4.3参地颗粒能减轻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肾组织的病理损伤,这可能与抑制体内的m TORC1-S6/4EBP1信号通路的活化,并且增强自噬反应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观察清解方口服联合西药灌肠治疗慢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清解方口服联合西药灌肠方案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符合标准的60例患有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盆腔恶性肿瘤放疗后患者,根据患者入组时间,查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美沙拉嗪50mg、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0.9%生理盐水100ml配制成的灌肠液灌肠,每日一次,灌肠后至少
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失眠症状及对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以期探索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归脾汤加减,疗程4周。观察患者的症状与体征、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多导睡眠图(PSG)及诺丁汉健康量表(NHP)量表等相关指标。结果:
目的:本研究以某社区65周岁以上人群为研究对象,为分析该社区老年人中医体质分布特点,进行相关中医体质调查,并研究其体质与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血尿酸水平以及相关血清生化指标的关系。对中医体质为湿热质或血瘀质的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予以苓玉清络饮为基础方进行干预治疗,并观察评价其临床疗效,以期为社区中医药防治老年高尿酸血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1.在来自于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目的:通过温阳利水方联合腹腔循环热灌注化疗和单纯的腹腔循环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腹水疗效的对比和分析,探讨温阳利水方联合腹腔循环热灌注化疗对于减缓患者腹水的复发时间,改善患者的全身不适症状,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影响,并确立温阳利水方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在芜湖市中医医院肿瘤科进行治疗的肿瘤引起恶性腹水的患者共60例,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
目的评价孕育丹糖浆联合芬吗通治疗肾阳虚型POI患者临床疗效及相关医学指标变化,为本病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将收集的60例肾阳虚型POI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予芬吗通口服,观察组30例予孕育丹糖浆联合芬吗通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2组性激素水平(FSH、LH、E2)、AMH、AFC、PSV及中医证候积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血清性激素及AMH值比较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
目的:探讨针刺患侧“反映点”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基础药物治疗+针刺患侧“反映点”治疗组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评价针刺患侧“反映点”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作用,为临床提供一种治疗本病的优化方案,增强患者面肌功能,改善面部对称性,提升临床疗效和治疗满意度。方法: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20人,共40名患者。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泼尼松、甲钴胺分散片治疗。研究
1目的本临床研究是在祖国传统医学理论的指导下,针对确诊为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气阴两虚夹瘀型患者,应用芪归糖痛宁联合西药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观察该方治疗NPDR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用药安全性,分析芪归糖通宁对患者血清VEGF和Cys-C含量的影响,及对患者视力、眼底、血糖(FPG、2h PG、H b A1c)、CMT、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程度,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同时有利于探索和充分发挥中医药
目的:观察颞三针联合化瘀通络灸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以及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0年1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科及脑病科住院及门诊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的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针灸组、西药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对症及防治并发症等基础治疗,针灸组予以颞三针联合化瘀通络灸治疗(针刺每
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周大勇调理“疲劳型”亚健康的用药规律进行挖掘与分析,总结周大勇主任遣方用药规律及临床经验。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1月份至2021年1月份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医堂周大勇主任门诊处确诊为疲劳型亚健康患者110例,纳入治疗处方110张,将从门诊收集的确诊病历信息录入Mrosoft Excel 2010中,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药物组成等要素,建立《患者
目的:通过研究和观察针刺肌筋膜触发点在中风后下肢痉挛性足下垂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期探索及评价针刺肌筋膜触发点在中风后下肢痉挛性足下垂患者的下肢痉挛状态及其运动能力改善情况,为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实践运用和全面推广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文选取60例痉挛性足下垂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这些患者随机均等的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个小组各30例)。两组中的患者都接受中风康复期的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针刺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