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7月21日,我国启动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其主要目的就是恢复外汇市场价格弹性,矫正扭曲的外汇供给和需求。2007年5月18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每日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扩大到央行公布中间价的上下千分之五的幅度内浮动,外汇市场参与主体也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逐步推进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成熟。2007年1月,美国次贷危机开始显现,并于同年7月向全球股市蔓延,接着在2008年全面爆发,引起全球金融和经济的动荡,这一国际金融的大局势必然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重要影响。伴随着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巨变,一方面各种宏观经济因素对人民币汇率的作用机制会发生改变,有必要重新考察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规律;另一方面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直接影响较小,中国依然保持较为高速的经济增长,从而导致了人民币的持有偏好,人民币汇率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合理有效地预测人民币汇率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现阶段国内外已有的文献,基于单因素的分析预测和基于纯技术方法的研究尚占多数,往往缺乏针对人民币汇率预测的多因素综合研究,本文将试图综合各种汇率决定理论,建立多因素的人民币汇率模型。首先,本文综合分析了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至今,影响人民币名义汇率水平的各种宏观可量化经济因素的具体作用机理和人民币汇率的变化特征,从经济意义上筛选出合理变量,包括中美通货膨胀差异,中美实际利差,中美经济增长差异,外汇储备/M2,从而为建立人民币汇率模型奠定了经济变量基础。然后,本文利用协整理论、向量自回归模型等计量经济工具,建立了人民币汇率VAR模型。该模型通过了相关的统计检验指标,可以作为合理有效的估计。本文又通过方差分解,比较了模型所涉及的宏观经济因素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的贡献率,并给出了相对重要性排序,初步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动用外汇储备,公开市场操作,调控利率水平这三种手段管理人民币汇率水平。此外,人民币名义汇率受到过多的政府干预,非市场因素的影响超过市场因素的影响,使得现阶段人民币汇率缺乏波动弹性。最后,本文利用人民币汇率VAR模型进行了2009年8-12月间的人民币名义汇率预测,得到人民币汇率事前无条件预测的结果,并分析人民币汇率未来的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