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形成动因及目标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o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利用资源配置理论、运筹学理论、信息学理论、统计概率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企业集团的形成的机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该文基本框架结构,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对现有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讲述了该文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内容,分析了该文与产业组织理论的不同点,并提出了该文的创新点.然后,讲述了企业集团的基本理论,交代了企业集团的定义、特征和历史,将三种资源配置模式进行了比较,并得出了经济组织形式选择的基本结论,最后基于经济学的含义,提出了一个企业集团的经济模型定义.将形成企业集团的两种主要形式——体化和战略联盟进行了比较研究,讲述了两种形式中一些重要问题.最后,研究了企业集团的核心能力,论证核心企业重要地位、作用的同时,讲述了企业集团核心企业的资本聚散能力、平均单元业务能力,并分析了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层次.第二部分主要研究了企业集团的形成动因.分别研究了在利益最大化条件下,企业集团形成的机理及合约,以及有成本约束条件下的企业集团核心层形成机理.第三部分是对企业集团形成目标的研究.体现利益极大化的指标具有多样性,对企业集团采用什么样的指标可以兼顾个体与整体、长期与短期经济利益,是此部分主要研究内容,分析了市场占有率对企业的影响,研究了市场占有率及其变化收益率与企业、企业集团利益最大化的关系,论述了企业集团以适当市场占有率及其变化收益率为目标的企业集团形成动因的机理和合约目标分析. 第四部分用具有代表性的合营式企业集团对第五章的理论进行了验证,并论述了此理论对指导我国企业集团的实际应用价值.对全文的相关结论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该文的后续研究方向和要点.
其他文献
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这一术语是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的概念.初期出现于美国,后来传入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随着国际经济集团化、一体化及信息
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基于市场运作的新兴节能管理机制,对于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EMC市场的外部性特征,导致各方参与EMC的积极性不强,EMC
该文的内容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主要探讨了论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二章主要对制度变迁的理论进展进行了综述和评价;第三章主要比较了两种相异制度变迁模式下企业不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