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运动家群体特征研究——基于《勤奋体育月报》“运动家”的分析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de23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人为鉴,可以得明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在如今的改革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以民国时期为背景,通过对民国时期60位运动家群体的特征分析,旨在讴歌先辈,激励当代、垂范后世。通过对民国运动家群体的研究,从民国运动家的成长特点中阐释中国近现代体育发展流变的轨迹。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实践样例与丰厚的理论财富,也给当代体育理论与实践发展带来一定的启迪。全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分类整理法、逻辑分析法、比较研究法以及定量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民国运动家群体结构、主要思想、运动经历、社会影响以及职业道德进行研究,彰显民国时期运动家共通的人格精神和群体特征。  研究表明:民国时期运动家群体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其形成原因除了西方体育的传入和社会背景的铸就之外,更多的体育与民族忧患意识的联系,铸就了一批优秀的运动家群体的涌现。他们用实践促进了中国广大女性解放,用血汗铸就了近代中国体育的繁荣,为中国近代体育的奠定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可以说,民国时期的体育传统至今仍在某些方面影响着当前我国体育的方方面面;对中国当代体育的发展及体育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为当代运动员提高人文素质的实施路径带来深刻的启示。
其他文献
学位
假想同伴现象在西方的文学作品中早有描述,1895年,Vostrowsky最先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假想同伴现象并进行了调查,1934年,Svendson给假想同伴下了操作性定义,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