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未来图书馆建筑设计趋势探究——以21世纪图书馆设计手法为例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yuan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科技发展所导致的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正影响着图书馆的建筑设计方向,同时,这种改变也为发掘其公共性和灵活性提供了机遇。  对此,本文以时间轴为依据,分为上篇(绪言及第一、二章),中篇(第三、四章)和下篇(第五、六章及结语)三部分进行论述。论述方式包括文字总结(□)、案例描述(△)和图表分析(○)三大类,由此文章的结构依照章节可以简单表示为:“(□-□-△)-(□-△)-(△-○-□)”。  在第一章中,除绪言里谈及的选题缘由与意义、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外,作者还追溯了图书馆建筑类型产生源头、名称由来以及相关学科理论的发展。试图抛开狭隘的专业眼光,从更为开阔且本质的角度理解图书馆在人类社会文明中的地位。第二章主要依时间顺序,以印刷革命为界,分两部分梳理了图书馆建筑在信息革命之前的发展历史。其中着重于阐述了各个时期知识信息传播处理方式与相应的建筑设计手法及其间的因果关系,找出了贯穿于图书馆建筑发展脉络中的“书籍分类法”这一隐藏线索。  第三章分为危机的根源和具体表现两部分,论述了信息革命这一危机的具体含义,总结出图书馆建筑存在的六大问题。在随后的第四章中,作者对一次跨时代的图书馆设计竞赛进行了回顾和分析,总结了一、二名获奖方案的设计思想和具有启发性的设计手法,对于它们位于世纪之交、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予以了肯定。  随后在第五章中作者从新世纪全球大量崭新的优秀图书馆设计实例中进行筛选归类,从“功能流线”、“空间形体”、“景观规划”、“表皮立面”、“总图选址”及“改造加建”六个方面回应了第三章中所提出的六大问题,归纳出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建筑设计中的经典设计手法,并由此总结出新时代图书馆设计的指导思想。承接上文各章对于不同时期图书馆特点的横向总结,第六章对信息革命前后图书馆的特点进行了纵向比较。进而对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图书馆建筑的设计原则进行了预测。
其他文献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苏州的城市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在对苏州古城保护与更新的同时,古城内的水岸空间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产生了古城水岸空间的更新与传统空间形态相
自1990年代,伴随区域城市化和城市区域化发展,都市圈作为一种全新的区域空间形态,日益成为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单元。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化一直是规划学界、地理学界等多学科共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机动车拥有量及道路交通量急剧增加,随之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而绿色交通系统作为城市系统中的一个复杂部分,在建设生态城
当今,在由生产社会演变为消费社会的时代,人们的消费方式也随之改变,从单纯的对实物的需求转向对购物空间环境品质的需求。大众外出到达商业街的目的从传统意义上单一的“购买行
大学校园整体化设计有两个含义,首先是将“整体化设计“运用到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各个阶段中去,另一个含义是大学校园整体化设计包括“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
在我国城乡一体化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农村发展模式和路径研究成为热点问题,学术界对一些典型村庄发展模式进行了提炼和总结,但亦存在重大分歧
对城市文化中心进行了研究;也对建筑领域的“开放性”进行了定义,并通过大量开放性建筑案例对“开放性”的空间特点进行总结;之后又结合城市文化中心的特点,总结出具有开放性的文
学位
当今中国发展迅速,城市化脚步加快,城市风貌瞬息万变。原有的城市建筑与城市格局渐渐不适应新的要求,因此,城市更新活动不断进行,仍城市这个有机体常保活力。然而,随着城市更
医院建筑功能复杂,医院建筑研究也与建筑学、医学以及社会学等均有紧密关联。随着1863年的汉口开埠,近代教会医院建筑从西方移植武汉,西方文化特征逐渐弱化,而社会影响日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