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喀斯特石漠化作为一种严重的生态环境退化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化发展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新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和认可。随着人们对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围绕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工作的研究也就成了生态学家关注的焦点。森林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指标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养分循环等功能过程研究的基础;而植被营养元素分配和积累规律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也是维持森林结构和功能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因此,对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林分的生物量及营养元素进行研究,能够为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工作中配置合理的林分结构,制定相应的营林措施提供参考数据。本文以湘西南典型的石漠化地区(邵阳)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标准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分析了邵阳县的侧柏纯林、枫香+侧柏混交林、枫香纯林、湿地松+枫香混交林、湿地松混交林等5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的生物量及营养元素分布格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在石漠化植被恢复早期,湿地松的生长速度最快,6年生的湿地松纯林,平均胸径7.79 cm,平均高5.07 m,生物量最大,总生物量为38.66 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占91.49%,林下植被生物量占6.93%,凋落物生物量占1.58%。侧柏纯林的总生物量为7.20 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占51.39%,林下植被生物量占39.86%,凋落物生物量占8.75%。枫香纯林的总生物量为4.30 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占9.30%;林下植被生物量占86.51%,凋落物的生物量占4.19%。实验地混交林中,枫香+侧柏混交林的总生物量为8.49 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占39.11%;林下植被生物量占48.76%,凋落物生物量占12.13%。湿地松+枫香混交林的总生物量为9.19 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占18.93%;林下植被生物量60.18%,凋落物生物量占20.89%。通过多模型选优,用W=a(D2H)b相对生长方法,可以很好地模拟石漠化区植被恢复早期侧柏、湿地松各器官及单木的生物量。5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中乔木树种体内的大量元素含量排序分别为:侧柏纯林、枫香纯林和侧柏+枫香混交林为:Ca>N>K>Mg>P;湿地松纯林和湿地松+枫香纯林为:N>Ca>K>Mg>P。表明N在湿地松中含量较高,使得湿地松早期长势较快。各相关大量元素在植被各器官中的含量表现为:除Ca以外,其他大量元素在叶中含量均远远高于其他器官。5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微量元素含量在侧柏纯林和湿地松纯林中的排序为:Fe>Mn>Zn>Pb>Cu>Ni>Cd,在枫香纯林中排序为:Fe>Mn>Zn>Ni>Cu>Pb>Cd,在混交林中排序为Fe>Mn>Zn>Cu>Pb>Ni>Cd。5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草本层中大量元素的含量,在侧柏纯林中排序为:Ca>N>K>Mg>P,在枫香+侧柏混交林和湿地松纯林中为:N>K>Ca>Mg>P,在湿地松+枫香混交林和枫香纯林中为:K>N>Ca>Mg>P。大量元素在草本层中的分配规律为:养分含量地上>地下。对于微量元素的含量,枫香纯林和湿地松+枫香混交林中排序为:Fe>Mn>Cu>Zn>Ni>Pb>Cd,其他3种植被恢复模式为:Fe>Mn>Zn>Pb>Cu>Ni>Cd,微量元素在草本层各器官中分配规律为:地下部分的养分含量高于地上部分的含量。凋落物的大量元素含量的排序为:N>Ca>K>Mg>P,微量元素的含量的排序为:Fe>Mn>Pb>Zn>Cu>Ni>Cd,且均有半分解物大于未分解物的分配规律。在研究区5种植被恢复模式中,侧柏纯林、枫香+侧柏混交林以及枫香纯林呈碱性,而湿地松+枫香混交林以及湿地松纯林,土壤呈酸性;土壤含水率均较低,并相差不大,其中上坡位的枫香纯林土壤含水率最小,只有18.11%;土壤容重从大到小的顺序为:.侧柏纯林、枫香纯林、湿地松+枫香混交林、湿地松纯林、侧柏+枫香混交林,土壤孔隙度则相反。土壤全P、全K、全Ca、全Mg、全Fe、Zn、Cd、速效N和速效K的含量在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中差异显著(p<0.05),其中,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Ca的含量差异最为明显;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中的土壤全N、Cu、Mn、速效P的含量差异不显著,只与土壤的本底值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