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材料微结构力学的齿轮接触疲劳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来源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性能齿轮动态服役特性及基础试验”(项目号:2018YFB2001300)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细观力学与连续损伤的齿轮接触疲劳损伤演化机理研究”(项目号:51805049)。随着机械装备向高功率密度和高可靠性方向发展,齿轮接触疲劳失效问题逐渐成为限制装备可靠性和人机安全的重要瓶颈之一。在众多影响齿轮接触疲劳失效问题的因素中,材料方面的重要作用已被大量文献和工程实践所证实。除了已经被广为熟知的硬度、强度等因素外,影响齿轮接触疲劳性能的材料因素还包括材料晶体特征、夹杂和相成分等。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并与工况、结构等因素耦合,形成材料-结构-工况要素体系,增大了齿轮疲劳失效机理的复杂程度。同时,由于齿轮接触疲劳发生在近表面或次表面局部区域,该区域材料点在服役过程中承受多轴时变应力-应变状态,这使得揭示齿轮接触疲劳失效机理更为困难。此外,采用试验方法探究材料因素对疲劳失效的影响具有试验周期长、成本高、检测困难尤其是在线损伤断裂检测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突破传统基于均质材料假设的齿轮疲劳分析方法的局限,基于晶体弹塑性理论建立齿轮材料微结构敏感的接触疲劳分析模型,研究晶体特征、相成分和夹杂物等材料因素对齿轮接触疲劳失效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意义。本文针对某典型大型重载风电齿轮开展接触疲劳研究,建立包含材料晶体、相成分、夹杂物和硬度梯度等宏微观材料特征的多因素耦合齿轮接触疲劳失效分析模型,尝试从微观尺度揭示齿轮接触疲劳失效机理,为高性能齿轮的抗疲劳设计制造提供理论支撑。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齿轮材料微观结构敏感模型。基于试验表征的结果对齿轮材料微结构进行建模,建模过程中针对该风电重载齿轮,考虑了由渗碳硬化带来的齿轮材料晶体几何和力学性能的梯度特征。建立了包含马氏体相、奥氏体相和非金属夹杂物的多相微观结构特征的齿轮接触疲劳分析模型。分析了材料微观结构模型的应力-应变场分布,并将模型结果与传统各向同性模型结果进行对比。(2)推导齿轮微观尺度接触疲劳损伤方程。基于晶体弹塑性理论,在微观本构关系中引入了滑移系背应力的演化,以考虑齿轮循环载荷条件对应力-应变响应的影响。基于Fatemi-Socie多轴疲劳准则,考虑齿轮服役过程中的多轴时变应力-应变状态,推导微观晶体层面上的多轴疲劳损伤公式。根据循环载荷作用下,滑移系上的应力-应变响应计算疲劳指示因子和疲劳损伤,从而评估齿轮接触疲劳失效。(3)研究渗碳硬化特征对齿轮接触疲劳的影响。分析了渗碳硬化特征带来的硬度梯度对齿轮抗接触疲劳性能的提升机理。结果表明,由于未渗碳硬化齿轮晶粒粗大,其最大疲劳损伤值和潜在失效位置都对齿轮材料的晶粒取向更为敏感,波动范围较大,易发生接触疲劳失效。渗碳硬化工艺通过提高局部晶体强度和晶粒的致密程度降低了齿轮在重载工况下的失效风险。(4)分析相成分和夹杂物对齿轮接触疲劳的影响。综合考虑由非金属夹杂物引起的循环疲劳损伤和棘轮损伤,分析夹杂物及其周围基体不同相成分对齿轮接触疲劳失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载荷循环内,奥氏体基体具有较高的棘轮损伤,而马氏体基体的损伤以疲劳损伤为主。次表面非金属夹杂物引起的棘轮损伤发生在与滚动方向成45°的位置,与文献中试验观测的“蝴蝶翼”吻合良好,表明棘轮损伤对“蝴蝶翼”特征形成的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低速大转矩永磁同步电动机(Low-speed High-torqu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LHPMSM)可省去减速机,直接驱动机械负载,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然而,LHPMSM的转子直接与大型机械负载相连,易造成轴瓦磨损并导致转子偏心故障,从而带来电机的损耗、温升、振动、噪声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为了研究转子静态偏心对LHPMSM损耗与发热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X射线源技术和探测技术的发展,微纳CT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微纳CT作为一种高分辨率的无损检测仪器,具有焦点小、空间分辨率高、检测速度快、图像质量好等优点,主要用于检测微小物体内部的微观结构,其在微电子、材料、生物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微纳CT空间分辨率可达到微米级甚至亚微米级。研究发现,除了X射线源焦点尺寸、探测器像素尺寸、扫描运动精度这些影响微纳CT空间分辨率的主要因素外,射线源
目前,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投运的电力设备数量也不断上升,而目前的检修模式依赖定期的预防性试验,在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来保证电力设备稳定运行的同时,仍然面临着运维能力将要达到极限的困境。日渐成熟传感器技术为状态检修提供了大量的不停电检测数据,包括带电检测和在线监测数据,但是由于不停电检测数据具有的种种局限性,导致不停电检测数据在实际的检修工作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另一方面,许多电力公司在积极推进以不停电
现代电网日渐扩大的互联规模,不断接入的各式电力电子设备及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使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影响了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愈发凸显其安全性、复杂性和鲁棒性三者间的矛盾,还使它的动态特性更加复杂化,因此就需进行更高标准的系统安全稳定分析与控制。在系统运行的稳定与安全方面,对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做出准确快速地预测,然后进行有效预防控制措施的提出十分重要,这是由于导致系统大规模停电的重要原因是电力系统的暂态稳
环氧树脂广泛用作电力系统设备的绝缘材料,但其较差的导热性能使得设备的散热问题日益严重,因此研究具有高热导率的绝缘材料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在低填充量下制备具有高热导率的复合材料,可以采用外施电场诱导填料在基体内取向排列的方式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热导率。电场强度高于200 k V/mm的纳秒脉冲电场已用于诱导填料的取向排列,以制备厚度为120-250μm的高导热聚合物基薄膜。如果制备适用于电力系统绝缘材料
随着全球风力发电装机量的增加,风力发电机逐渐往大型化、海上化方面发展。大型风力发电机传动链是风力发电机中将风的动能转换为电能的核心装置,是整个风力发电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风机传动链包含叶片、轮毂、主轴、增速齿轮箱、发电机等部分,是一个体型庞大且构造复杂的多体耦合系统。建立准确的动力学模型,对于大型风机传动链的振动响应预估、共振点甄别、动力学设计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工程指导意义。以某型8MW大
硅橡胶复合绝缘子因其优异的耐污闪性能得以广泛应用于电网建设中,但由于有机材料元素之间的弱键和力,复合绝缘子相较瓷、玻璃绝缘子更易发生劣化。复合绝缘子随着运行时间的推移可能发生各种不同的老化现象,本文研究的粉化就是其中之一。粉化即硅橡胶伞裙由于降解作用使得复合绝缘子表面粉状化,目前针对粉化产物的成分研究、粉化对于绝缘子各项性能的影响研究鲜有报道。本文在国内外针对老化的各项研究基础上,对3种老化十年以
杆塔接地体是输电线路接地保护的重要电力设施,只有接地性能良好的杆塔接地体才能减少接地故障造成的电力事故,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而接地电阻是衡量杆塔接地体接地性能的重要技术指标,只有接地电阻较小时才能确保故障电流能从杆塔接地体有效散流到大地,避免电力事故的发生。因此,定期对接地电阻进行测量就成为了输电线路维护的重要工作内容。以电位降法、三极法等为主的布极测量方法是目前工程中广泛使用的接地电阻测量方
一、微课教学优势(一)内容精悍在高中时期,学生需要学习多类课程,其学习压力与负担较大。但是,信息技术课程主要以技术类知识教学作为主导,高中生不需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死记硬背教材理论,只要完成基本操作即可。在传统课程教育教学中,教师会结合教材内容为高中生展开理论分析,讲解计算机术语和专有名词,但因学生对这些知识不熟悉,难以利用想象来理解,致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知半解的迷糊状态。为了转变此种情况,
期刊
变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是保证电网可靠供电的关键,是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的保障。为满足变电站稳定运行需求,巡检机器人逐步应用于智能变电站建设中,反映设备运行状态的红外、可见光等图像数据急剧增加。但现用于机器人巡检中的图像识别技术难以准确识别部分设备外形相似、缺陷状态区分度不高的设备运行状态。因此,本文在构建变电设备巡检图像多分类数据集的基础上,分析设备运行状态的成像特征,利用Faster Rcnn算法实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