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赖恩·卡斯特罗(1950—)出生在香港,是现代英语写作中最富有创新精神和挑战性的澳大利亚小说家之一。他能够流利地说广东话、英语、法语,葡萄牙语。在二十世纪70年代,卡斯特罗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他是一个多产的作家,先后出版了9部小说和1部论文集《寻找艾斯特莉塔》。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小说就是在2003年出版的《上海舞》。在《上海舞》中,布赖恩·卡斯特罗中打破了传统的体裁界限,将自传与小说杂糅,将事实、虚构、神话、记忆编织在一起,在故事中穿插文学理论及代表人物,运用了碎片式非线性结构,穿插使用了形形色色的声音和多种语言,表现了主人公安东尼奥·卡斯特罗文化身份的迷失与追求。本文通过对小说的深入分析,探究作者挑战传统文化身份,建立自己以及小说主人公话语权力的写作意图。除引言和结束语外,论文的主体部分包括四章。引言部分介绍了布赖恩·卡斯特罗的生平、作品以及后殖民理论,并介绍了当今对《上海舞》的研究现状。第一章探讨了小说《上海舞》的写作背景,文学题材,主题和写作目的并且分析了《上海舞》所体现的作者和主人公安东尼奥·卡斯特罗不确定以及迷失的文化身份问题。第二章从标记般的的名字、丢失的护照和不确定的婚姻三方面分析了主人公安东尼奥·卡斯特罗文化身份的迷失与追求。在这一章中,探讨了安东尼奥在澳大利亚被拒斥,疏离的边缘化的生存状态。分析了其身份迷失感,错位感和不确定感的根源——即后殖民理论代表人物赛义德在其著作《东方主义》中所说的东方是非理性的、堕落的,幼稚的;而西方是理性的、道德的、成熟的。第三章主要分析了碎片式非线性结构与文化身份问题之间的关系。作者将叙事,人物和意象交织组合在一起,在时间和空间的轮转交错中表现了移民漂泊不定的生存状态和文化身份的不确定性。第四章分析了小说中多种语言的穿插和交替使用。语言离不开文化,《上海舞》中语言的交替表现了多元文化在移民身上的冲突,对主人公安东尼奥·卡斯特罗的身份迷失起到了对比、突出的作用。结论部分总结了前几部分的观点,揭示了作者挑战传统的文化身份,建立自己以及小说主人公的话语权力的写作意图。并启示我们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应以宽容的态度理解、尊重不同文化,尤其要平等对待少数民族文化。